鄭振鐸《新文學觀的建設(節(jié)選)》高三論述類文本閱讀題及答案
中國人的傳統(tǒng)的文學觀,約言之,可分為兩大派,一是主張“文以載道”的;他們以為文非有關世道不作。于是小說則卑以為不足道,于抒寫性靈的小詩詞,則持排斥的態(tài)度,于曲本則以為小道不足登大雅之堂。所以四庫總目不錄《西廂記》、《還魂記》諸曲本,亦不列小說一門。一派則與之極端相反。他們以為文學只是供人娛樂的。在文人自身則以雕斫文辭,吟風弄月之詩賦,為自娛之具。在一般讀者,則以談神說怪,空誕無稽之小說,為消遣暇晷的東西。這兩派是不明白文學究竟是什么的,他們不知道文學存在的原因,也不知道文學存在的真使命之所在。中國文學之所以雖稱極盛,而實則沒有什么偉大的作品者,即以此故。
如果以娛樂讀者為文學的目的,則文學之高尚使命與文學天真,必掃地以盡。自然,愉快的文學,描寫自然的文學與一切文學的美,都足以使讀者生愉快之感。但在作者的最初目的,卻決不是如此。讀者呢,也不是以此才去讀他。但現(xiàn)在的讀者卻正以消遣暇晷而才讀文學,作者正以取得金錢之故,而才去著作娛樂的文學。此即文學之所以墮落的最大原因。嚴格說來,則這種以娛樂為目的的讀物,可以說它不是文學。因為它不由作者的情緒中自然流露出來的,而是故意做作的。文學以真摯的情緒為它的生命,為它的靈魂。那些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的東西,自然不配稱為文學了。雖然他們也是稱做小說,戲曲等等。
在另一方面說,如果作者以教導哲理,宣傳主義,為他的目的,讀者以取得教訓,取得思想為他的目的,則文學也要有加上堅固的桎梏的危險了。自然,文學中也含有哲理,有時也帶有教訓主義,或宣傳一種理想或主義的色彩,但決不是文學的原始的目的。如以文學為傳道之用,則一切文學作品都要消滅了。因為文學是人的情緒流泄在紙上的,是人的自然的歌潮與哭聲。自然而發(fā)的歌潮與哭聲決沒有帶傳道的作用的,優(yōu)美的傳道文學可以算是文學,但決不是文學的全部。大部分的文學,純正的文學,卻是詩神的歌聲,是孩童的,匹夫匹婦的哭聲,是潺潺的人生之河的水聲。
總之,娛樂派的文學觀,是使文學墮落,使文學失其天真,使文學陷于溺于金錢之阱的重要原因;傳道派的文學觀,則是使文學干枯失澤,使文學陷于教訓的桎梏中,使文學之樹不能充分長成的重要原因。
我們要想改造中國的舊文學,要想建設中國的新文學,卻不能不把這兩種傳統(tǒng)的文學觀盡力地廓清,盡力地打破,同時即去建設我們的新文學觀,就是:文學是人生的自然呼聲。
人類情緒的流泄于文字中的,不是以傳道為目的,更不是以娛樂為目的。而是以真摯的情感來引起讀者的同情的。
這種新文學觀的建立,便是新文學的建立先聲。不先把中國懶疲的“讀者社會”的娛樂主義,與莊嚴學者的傳道主義除去,新文學的運動雖不至于絕望,至少也是要受十分影響的。
8. 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觀可分為“傳道派”和“娛樂派”兩大派,這兩種文學觀都是非常謬誤的,而且也是極為矛盾的。
B.根據(jù)作者的觀點,四庫總目之所以不錄《西廂記》、《還魂記》諸曲本,亦不列小說一門,是因為傳道派的文學觀導致的。
C.娛樂派認為文學只是供人娛樂的,因而將小說和吟風弄月的詩賦作為自娛之具而排斥抒寫性靈的小詩詞。
D.文學中也并不排斥包含哲理,帶有教訓主義,宣傳一種理想或主義的色彩等情況,但這決不是文學的原始的目的。
9. 以下不屬于作者認為文學墮落的最大原因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將娛樂讀者作為文學目的。
B.讀者為消遣而讀文學作品。
C.作者為金錢而著文學作品。
D.讀者以取得教訓,取得思想為他的目的。
10.請簡要概括作者的文學觀。(3分)
答:
8. C。(排斥抒寫性靈的小詩詞…學要以真摯的情感來引起讀者的同情。(答對一點,得1分,答全兩點,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