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心殘疾人的心理康復
人和動物不同,除了維持生命的生理活動以外,還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傷殘造成生理活動障礙,必然會相應地影響其心理活動,嚴重者還會影響到社會功能。不論什么原因造成何種殘疾,即使終生不可恢復其致殘的生理功能,只要努力矯正其心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社會功能就可代償部分受損的生理功能,使殘疾人殘而不廢,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員,而不是成為累贅。因此,殘疾人的心理康復問題,是殘疾人和其親屬以及全社會都應關心的問題。
2.殘疾的分類
殘疾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包括軀體殘疾和精神殘疾兩大類。軀體殘疾又包括感覺器官殘疾(如視力殘疾的盲、聽力殘疾的聾)、運動器官殘疾(如肢體殘疾、言語器官殘疾)和內臟器官殘疾(如嚴重的心、腦疾病)等。精神殘疾則包括智力殘疾、行為與人相殘疾和精神病等。
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殘疾人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0%,據(jù)此推算,全世界殘疾人約5億。我國于1987年4月進行的全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殘疾人占總人口的 4. 90%,據(jù)此推算,全國五類殘疾人總數(shù)約為5164萬人,其中約有聽力言語殘疾者1770萬人,智力殘疾者1017萬人,肢體殘疾者755萬人,視力殘疾者755萬人,精神殘疾者194萬人,綜合殘疾者673萬人。現(xiàn)在全國人口已達 12億多人,按 4. 90%推算,殘疾人也達到了6000多萬人,而且由于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每天都會增加新的殘疾人,這些人的心理康復問題也就關系著全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3.殘疾人是不是殘廢人
殘疾人不應被認為是殘廢人。軀體殘疾者的思維能力和其他心理功能可以是完好無損的。精神殘疾者也還保持著部分正常的心理能力,且軀體通常是完好的。只要受到必要的教育和訓練,通過代償作用,許多人甚至可以成為超越正常人的出類拔草的人物。這種身殘志堅終于成為生活強者的例子,無論在世界上還是在我國都不勝枚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是個小兒麻痹后遺癥致殘者,每天坐著輪椅上班,但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淮一的連任四屆的總統(tǒng)。我國有下肢癱瘓的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高位截癱的張海迪以及成千名在各項世界殘疾人運動會中為國爭光的殘疾運動員。在1997年表彰的自強模范中就有靠雙拐行走,自學成才,奇跡般地走上講臺的北京林業(yè)大學外語系教授李健。只要有健康的心理,殘疾人并不等于殘廢人。
4.殘疾人的認知特點
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除了與一般人有著共同的心理特點外,還有著其獨特的心理表現(xiàn)和認知特點。由于殘疾的類別不同,殘疾的程度不同,以及致殘發(fā)生的時間(先天致殘或后天致殘)不同,其認知特點也不同。
盲人由于視覺喪失,尤其是先天性視力殘疾人或幼年致殘的人,就缺乏甚至根本沒有空間概念,沒有視覺形象,沒有周圍事物的完整圖景認識。由于人的外界信息 90%是來自視覺通道,因此,盲人的形象思維很不發(fā)達。雖然他們的聽覺和觸覺非常靈敏,但也無法彌補這一損失。不過盲人在另一方面由于沒有視覺信息的干擾,形成了愛思考、善思考的習慣,相應地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就比較發(fā)達。由于他們的言語聽覺能力較發(fā)達,而且記憶力比較好,所記住的詞匯比較豐富,也促成了他們言語能力強的特點。所以許多盲人都給人一種健談、說話有條理、詞匯豐富、語言生動、說理充分的印象。
聾啞人喪失了聽力,靠手勢語言和別人進行交往,靠視覺器官的直觀形式獲得信息,并進行交流,因此視覺敏感,形象思維非常發(fā)達,而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就相對地差些。
行為和人格偏離者,其認知特點主要是現(xiàn)實性較差,易于離開實際去思考問題,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而且思想方法表現(xiàn)出明顯的片面性,還會表現(xiàn)出偏執(zhí)傾向,嚴重時可有妄想。
5、殘疾人的情感特點
(1)孤獨感:這是殘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體驗。殘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種缺陷(如聾啞人言語障礙、肢殘人和盲人行動障礙),在社會上常常受到歧視,活動的場所太少,不得不經(jīng)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孤獨感就會產(chǎn)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孤獨感的體驗會日益增強。
(2)自卑感:這是每個殘疾人都有的一種情感體驗。殘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們在學習、生活和就業(yè)方面遇到的困難比普通人多得多,如果從他人甚至親屬那里又搞不到足夠的幫助,甚至遭到厭棄或歧視,就會產(chǎn)生自卑情緒。他們在婚戀、家庭和就業(yè)等問題上比普通人困難得多,自尊心受到傷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體驗。
(3)敏感、自尊心強:由于他們身上的殘疾容易使自己過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對別人的態(tài)度和評論都特別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計較別人對他們不恰當?shù)姆Q呼。如稱他們?yōu)椤皻垙U人”,會引起普遍的反感;盲人反對別人稱其為“瞎子”;癱瘓病人忌諱稱其為“癱子”等等。如果別人做出有損于他們自尊心的事情,他們往往難以忍受,甚至會立即產(chǎn)生憤怒情緒,或采取自衛(wèi)的手段加以報復。
(4)情緒反應強且不穩(wěn)定:這種特點在許多殘疾人身上都相當突出。如聾啞人情緒反應強烈,而且多表現(xiàn)于外,容易與別人發(fā)生沖突;盲人情緒反應則多隱藏于內,雖然情感體驗很激烈,但情緒表現(xiàn)卻不十分明顯,而且爆發(fā)性情感較少。
(5)富有同情心:殘疾人對自己的同類有特別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類的殘疾人卻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與聾啞人交流,更少通婚,不是因為其沒有同情心,而是因為殘疾類型不同,交流起來很不方便。
6、殘疾人的性格特點
殘疾人不僅因身上的殘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環(huán)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來說,交往的圈子比較小,周圍社會環(huán)境與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類殘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類殘疾人又有其獨具的性格特點。盲人性格比較內向,溫文爾雅,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有著豐富的情感,情感體驗比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發(fā)式的對外表達;他們喜歡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索比較深刻。聾啞人則與盲人相反,他們的性格比較外向,情感反應方式比較強烈,頻度高但持續(xù)時間短。聾啞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壞”就是“壞”,很少拐彎抹角。聾啞人觀察問題,往往只看到問題的表面現(xiàn)象,而不大注意問題的內在聯(lián)系。有的聾啞人傾向于眼前世界,考慮長遠利益少。有的聾啞人偏重于物質世界和情感的直接表達,而不愿意去深入探索知識世界的內涵。他們對生活是通過直接樂趣、具體行動和自己的情感表達來分析的。肢體殘疾者的性格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倔強和自我克制,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來,只是到了難以忍受的時候才會爆發(fā)。行為和人格偏離的患者,由于情緒極不穩(wěn)定,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能力極差,其行為受情緒的影響很大。至于智殘患者,他們的整個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別是嚴重智殘者,只能由生物本能來支配其行為。
7.做好殘疾人的心理康復
殘疾人往往不僅僅是軀體傷殘,而且同時伴有心理的紊亂,即心理上的殘疾,因此,要幫助殘疾人進行康復,就必須從這兩方面著手。
對殘疾人進行診斷、治療和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義。診斷就是幫助殘疾人及其親屬正確評估自己的殘疾程度;治療就是幫助殘疾人醫(yī)治軀體以及心理機能的創(chuàng)傷;訓練就是幫助殘疾人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使之向著“成為社會的積極的一員”的目標前進。
要做好殘疾人的心理康復,應該采取下列各項措施:①廣泛宣傳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使全社會都來關心殘疾人,尊重、理解和幫助殘疾人。②繼續(xù)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大力發(fā)展解決殘疾人就業(yè)的福利事業(yè)。③繼續(xù)抓好殘疾人的教育工作,提高殘疾人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④積極開展殘疾人的醫(yī)療、文娛、體育等各種活動。 ⑤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為殘疾人辦實事,解決住房、婚姻、乘車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③大力開展殘疾人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①鼓勵殘疾人自強自立,調動殘疾人自身的積極因素。③鼓勵殘疾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各項社會活動,以消除孤獨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價值。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yī)學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