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經典語句
來源:易賢網 閱讀:1119 次 日期:2015-07-15 14:14:22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佛語經典語句”,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佛語經典語句

201.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yè)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202.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去圣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203. 心不迷,不墮生死。業(yè)不繁,不憂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yè)累。

204. 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205. 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206.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207. 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208.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10. 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211.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212. 心莫作放逸,圣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盤。

213. 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凈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214. 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215.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攝一月,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216.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極至說。

217. 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218. 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219. 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220. 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圣,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zhí)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佛語經典語句 -閱讀

221. 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F(xiàn)在諸圣賢,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222. 能悟自性無字真經,即一切經論皆成注腳矣。

223. 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224. 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zhí)捉,在足運奔。遍現(xiàn)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225. 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凈為體,以智為用。

226.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227. 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zhí)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里,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228.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29.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230.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31.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32. 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33.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34.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235.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36. 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37.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zhí)?,語言相問處。

238. 自性發(fā)時,業(yè)識來空。

239. 自見性者一切業(yè)障剎那滅卻。

240. 現(xiàn)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4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42. 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43. 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wěn)。

244. 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45. 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46. 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圣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247.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48. 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249. 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50. 無量善事,菩提道業(yè),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251. 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252. 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fā)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253.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254. 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255. 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256. 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257. 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258. 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jié)。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259. 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260.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261.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262.如來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靜,菩提影現(xiàn)中。

263.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264.欲知佛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凈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偽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265.尋牛需訪跡,學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亦尋。

266.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所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污染,亦不住在無污染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

267. 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xù)或照顧不起。

268. 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269. 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270. 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271. 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272. 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273. 看讀佛經,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274. 若能于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275.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

276. 人法雙凈,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277. 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生死哉?

278.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279.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280.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281. 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282.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283. 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284. 執(zhí)醫(y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zhí)經之一義者誤慧命。

285.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286. 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287. 壇經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288. 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289.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90. 善惡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

291. 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292. 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fā)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93. 你今聞發(fā)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取佛法,唯擬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294. 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295. 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296. 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297. 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298.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為第一。

299. 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

300.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也。

301.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

302. 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303. 萬物一如,不起分別,猶如一月當空,千波現(xiàn)影,影有現(xiàn)滅,月實自如。

304. 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305. 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306. 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307. 以一切覺故,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308. 欲得凈土,但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

309.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310. 此靈覺性,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

311. 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312. 佛即心兮心即佛。 心佛從來皆妄物。 若知無佛復無心。 始是真如法身佛。

313. 妄身臨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314. 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出時,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無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禪不屬坐,坐即有著,若見此理,真正合道,隨緣度日,坐起相隨,戒行增薰,積于善業(yè),但能如是,何處不通?!?/p>

315. 證此(本性)之時,萬象俱絕,恒沙妄念,一時頓盡,無邊功德應時俱備。

316. 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吃(喝)茶吃飯?zhí)?,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處。

317. 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下便見,擬思則差。

318.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坐起鎮(zhèn)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319. 高峰禪:「修行人如一人與萬人敵,又如逆水行舟。」

320. 溈山禪師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p>

321. 佛性本來是真如,不須再求真。

322. 妄本無體性,如人作夢,夢時非無,醒來了不可得。

323. 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324. 參禪人須下大疑情,心中有不決了處,須力爭不可少存情面。

325. 趙州:「佛之一字,我不喜聞,自性無名,心佛眾生,皆是假名。」

326. 司空本凈禪師:「佛是虛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實,總是假名?!?/p>

327.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則不滅。

328. 古德云:「將山河大地轉歸自己,能如此,便有獨立自由份,生死輪回,皆不相干?!?/p>

329. 真心空寂,無所不遍。

330.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331. 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鑒。

332. 眾生界即諸佛界。

333. 因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諸佛。

334. 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 盤 生死,俱是強名。

335. 四大如壞幻,六塵如空華。自心為佛心,本性即法性。

336. 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昧。

337. 住著于法,斯為動念,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338. 無所住,不染不著,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見種種法。

339.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340.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341. 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342. 嗔心暴烈,不發(fā)則已,發(fā)則雖盡反以前所為,亦不暇顧及。

343. 俗眼既認一切對待者為實事,分別計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貪嗔也。

344. 世間萬事莫非對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則是一切虛幻不實,有即非有矣;然而不無幻顯現(xiàn),非有而有也。顧既超乎其表,是為不著,不如是不能證絕對之性體,此大智也;隨順其中是為不壞,不如是不能救輪回之眾生,此大悲也。

345. 當令心如虛空,超然塵表。虛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346. 施不住相,福如虛空。

347. 不著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雙空,并空亦空。

348. 由凡夫至究竟覺,其功行唯一離相而已。

349. 萬緣俱絕者,一切法性空,一切處無心。

350. 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351. 清凈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凈時不生清凈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于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

352.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353. 過去事,莫思量;未來事,莫愿莫求;現(xiàn)在事,與一切事但知無著。

( 書村網 www.mcqyy.com )

354. 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含萬像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

355. 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 盤 。

356. 心無去來,即入涅盤 。是知涅盤, 即是空心。

357.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358.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59.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360. 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361 .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凈。

362 .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縛。

363 .離心者,非是遠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

364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365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367 .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368 .一心有滯,諸法不同。

369 .清凈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370 .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371 .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

372 .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373 .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374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375 .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

376 .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377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么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378 .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379 .向外馳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380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381 .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382 .禪非語文可闡揚,祛除妄心能品嘗,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383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384 .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385 .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386 .天地原為一逆旅,江湖何處是吾家。

387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

388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389 .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390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391 .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后際無來。

392 .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余殃。

393 .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394 .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395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6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397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398 .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399 .息念忘慮,佛自現(xiàn)前。

400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更多信息請查看口號大全

更多信息請查看口號大全
下一篇:佛語經典語句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佛語經典語句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317125(9:00—18:00)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