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交際舞,最早是起源于歐美國家,但交際舞文化在我國也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早在漢唐時代,士大夫們在飲宴作樂時,除了即興歌舞之外,還有一種頗重禮儀的社交舞蹈,這種舞蹈就是史書上多有記載的“以舞相屬”。
“屬者,委也、付也,即邀請之意,前一個人舞罷,順邀另一人起舞,此即為屬?!?/P>
宴會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為報。這種交際舞有嚴格的禮儀規(guī)矩,姿態(tài)儀容都有講究,違反了規(guī)矩就是失禮。
古代士大夫之間心存歧見,往往會在這樣的交際舞中互示愛憎。在《后漢書》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以舞相屬”的故事:蔡邕被貶,友人設(shè)宴送行。席間,五原太守王智起舞屬蔡邕,而蔡邕卻不應(yīng)屬回報。王智大怒,蔡邕也拂衣而去。原來,這位五原太守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他一貫倚仗其弟的權(quán)勢作威作福橫行霸道。為人正直的蔡邕不屑于與之交往,于是便有意輕侮他。得罪了這個權(quán)貴,以至于后來蔡邕就再也沒有回京城做官的機會了。
漢畫像石(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對“以舞相屬”的禮儀舞蹈,也有所表現(xiàn),如四川彭縣出土的漢畫像石中,主人戴冠,寬袍廣袖,袖中又套窄長袖,五彩鑲邊,右手舉起,左手作相邀狀,客人亦長袍廣袖,舉右手,左手前伸答舞,主人旁有女侍者執(zhí)便面(扇子),客人旁有男侍者,端一長案,正擬捧上酒饌。此外,還有以舞相屬的連環(huán)圖像。
《三國志》中也有類似記載:陶謙任舒縣縣令時,郡守恰是其同鄉(xiāng)、并與其父交往甚密的張磐。張磐甚是親熱,愿引他為親信。陶謙卻深知其為人,總覺得在他管轄之下是一種委屈。有一次,張磐設(shè)宴請?zhí)罩t,并于席間起舞來屬他,陶謙勉為其舞。舞到該轉(zhuǎn)身時,陶謙卻不轉(zhuǎn)身,張磐問他何以如此,謙曰:“不可轉(zhuǎn),轉(zhuǎn)則勝人?!?/P>
原來,古人把升官視作“日轉(zhuǎn)千階”。陶謙此語,言外之意是:我若一轉(zhuǎn),就不再屈居于你之下了。張磐自然能領(lǐng)會其中的深意,甚為惱怒,并由此記恨陶謙,處處與陶謙為難。后來,陶謙不得不棄官出走。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