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有網(wǎng)友在微博上轉(zhuǎn)發(fā)了一組流浪老人的照片。照片中的老人戴著墨鏡,上身披褐色浴巾,下身穿水紅色裙子,人稱“犀利爺爺”。日前,被網(wǎng)友廣泛關注的流浪老人“犀利爺爺”,已回到河南輝縣家中。在熱心人的幫助下,老人被安排在當?shù)匾患移髽I(yè)工作。據(jù)新華社報道,由于希望平靜生活不被打擾,老人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淪為流浪者的人,不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只不過流浪者以流浪的方式獲得自己心理的平衡。可有時候媒體卻在不太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下要將他們拉回正常世界,殊不知貿(mào)然的行動很有可能打破他們已經(jīng)平衡的內(nèi)心世界,不顧意愿的采訪更違背了他們的尊嚴。在這種方式下,這些本身有心理問題的被救濟者能否得到有效的救濟就很成疑問了,甚至給以后解決心理問題埋下禍根。而這次“犀利爺爺”事件,媒體則充分體現(xiàn)出了尊重,這是媒體的成長,也是我們社會的成熟。
其實社會的救濟并不僅限于少數(shù)的流浪者,我們的社會有部分人需要社會的幫助,比如在校的一些貧困學生。一些報道中曾指出,大張旗鼓而不是悄無聲息地給一些貧困學生捐助,讓很多人抬不起頭來,甚至感到尊嚴受到了損害。一位美國校長曾說:“我們不愿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覺他們在接受救濟。因為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P>
讓被救濟者得到有尊嚴的救濟才是有效的救濟。因為,如果你是居高臨下地施舍,即便丟過去的是大把的金錢,也有可能在他們心底砸出傷痕;而當你在給乞丐施舍時,能彎下腰將錢放進人家的破碗中,即便是一枚硬幣,他們中很多人也會衷心地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