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知識點:高一文言文復(fù)習(xí)知識(必修1到3)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
必修一
《勸學(xué)》荀子
通假字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雖有槁暴 通“又”。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通“性”,天賦,資質(zhì)。
詞類活用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 ,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走得快。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古今異義
1 古義:墨線;今義:泛指所有繩索。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靠近,接近; 今義:連詞表順承。
3 古義:廣博的學(xué)習(xí) 今義:知識淵博。
4 古義:憑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5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6.蟹六跪而二鰲 古義:腿,蟹腿;
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跪下。 虛詞
于
青,取之于籃,而青于藍(lán)。 于,介詞。前者引進(jìn)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后者引進(jìn)比較對象,作“比”講。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介詞,引進(jìn)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jié)構(gòu)”,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而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 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連詞,表轉(zhuǎn)折,相當(dāng)于“卻”、“可是”。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連詞,表順承,相當(dāng)于“就”、“于是”。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jìn))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xué)派的最后代表。曾在齊國下講學(xué),后游歷秦國,晚年任楚蘭陵令。
《師說》韓愈
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讀:通“逗”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一詞多義
(師)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作“專門技藝人”講
吾師道也:動詞,學(xué)習(xí)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則恥師:v. 動詞 拜師
(之)擇師而教之:代詞,指代人
郯子之徒:指示代詞,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tǒng)一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這些”、“那些” 古之學(xué)者:結(jié)構(gòu)助詞,表示修飾或領(lǐng)屬關(guān)系,譯為“的”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句讀之不知:結(jié)構(gòu)助詞,表示賓語前置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助詞,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
詞類活用
吾師道也:師,名詞活用作動詞,學(xué)習(xí)
吾從而師之:師—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惑-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 形容詞作名詞:圣人、愚人
小學(xué)而大遺-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卑、盛 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 盛:勢盛位高的人
吾未見其明也。明:形容詞作名詞,高明。
古今異義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學(xué)者--- 古:求學(xué)的人 今:在學(xué)術(shù)上有所成就的人
小學(xué)而大遺---小學(xué)----古:小的方面 今:小學(xué)生的學(xué)校
今之眾人---眾人---古:普通人 今:表示大眾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所以---古:用來……的 今: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吾從而師之---從而----古:跟隨并且 今:表目的或結(jié)果,是連詞
句讀之不知---讀---古: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讀dòu 今:看著文字發(fā)出聲音,讀d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著、不需要 圣人無常師---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古:風(fēng)氣 今:道理
無貴無賤---無---古:不論;不分 今:沒有
特殊句式
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 惑之不解-賓語前置 不拘于時-被動
學(xué)于余-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恥學(xué)于師-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不必賢于弟子-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判斷句 其可怪也歟-判斷句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判斷句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斷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斷句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判斷句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內(nèi)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赤壁賦》蘇軾
1.字。
讀音易錯字
屬zhǔ 窈窕yǎo tiǎo 斗dǒu 馮píng 棹zhào
和hâ 愀qiǎo 扁piān 藏zàng 藉jiâ
通假字
(1)舉匏樽以相屬 (通“囑”) (2)山川相繆 (通“繚”)
2.詞。
一詞多義
(1)固
固一世之雄也 (本來)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險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使動,使„„穩(wěn)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頑固)
(2)適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當(dāng) (享有)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到)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女子出嫁)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適合) 適大病,不能行 (適逢)
(3)逝
逝者如斯,而未嘗為也 (流逝)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通“誓”,發(fā)誓) 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 (去,消失) 時不利兮騅不逝 (跑)
(4)曾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詞,連„„都)
(5)茍
茍非吾之所有 (假如)
(6)雖
雖一毫而莫取 (即使)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雖然)
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名作狀)
(2)順流而東 (名作動)
(3)侶魚蝦而友麋鹿 (意動用法)
3.句。
句式
(1)客有吹洞簫者兵 (定語后置) (2)何為其然也 (賓語前置)
(3)而今安在哉辦 (賓語前置)
書畫成就 :“宋四家”(蘇軾、蔡襄、黃庭堅、米芾)?!肚俺啾谫x》被董其昌譽為“《蘭亭》之一變也”
《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
1、通假字
(1)自余為僇人(通“戮”,刑辱) (2)夢亦同趣(通“趨”,往,赴)
2、詞類活用
(1)日與其徒上高山(名詞作狀語,每天) (2)窮回溪(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3)臥而夢(名詞作動詞,做夢)(4)始指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
(5)窮山之高而止(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到盡頭;形容詞用作名詞,最高點、頂點)
(6)箕踞而遨(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7)縈青繞白(形容詞用作名詞,青山,白水)
(8)故為之文以志(名詞用作動詞,寫作文章)(9)自遠(yuǎn)而至(形容詞用作名詞,遠(yuǎn)處)
3、古今異義
(1)漫漫而游(古義:沒有目的;今義:(時間、地方)長而無邊的樣子)
(2)無遠(yuǎn)不到(古義:無論;今義:沒有)
(3)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古義:凡是、這(個);今義:總括某個范圍內(nèi)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義:這樣以后 今義:接著,表承接)
(5)頹然就醉(古義:文中指身子傾倒、跌倒的樣子;今義:形容敗興的樣子)
(6)游于是乎始(古義:從此;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詞多義
(1)窮
窮回溪(動詞,走到盡頭) 窮山之高而止(動詞,走到盡頭)
而不知其所窮(名詞,盡頭)
(2)夢
臥而夢(動詞,做夢) 夢亦同趣(名詞,夢境,夢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jīng)) 始指異之(副詞,才)
游于是乎始(動詞,開始)
(4)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連詞,表修飾) (2)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連詞,表承接)
(3)臥而夢(連詞,表承接) (4)覺而起,起而歸(連詞,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連詞,表轉(zhuǎn)折) (6)窮山之高而止(連詞,表條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連詞,表修飾) (8)而莫得其涯(連詞,表轉(zhuǎn)折)
(9)而不知其所窮(連詞,表轉(zhuǎn)折) (10)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連詞,表轉(zhuǎn)折)
(5)之
(1)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助詞,的) (2)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3)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詞,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詞,的)
(5)不知日之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故為之文以志(代詞,它,指游西山這件事)
(6)為
(1)自余為僇人(動詞,成為) (2)不與培塿為類(動詞,成為)
(3)故為之文以志(介詞,為了)
5、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詞“于”) (2)始指(之)異之(省略賓語“之”,指代西山)
(3)故為之文以志(之)(省略賓語“之”,代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判斷句 是歲元和四年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定語后置句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6、重點語句翻譯
(1)有所極,夢亦同趣。
譯文:心中想到哪里,夢也做到哪里。
(2)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譯文:認(rèn)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異姿態(tài)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譯文:千里內(nèi)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種種景物聚集、縮攏在一塊,沒有能夠逃離、隱藏在視線之外的。
(4)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譯文: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他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們的盡頭。
(5)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譯文:心神凝住了,形體消失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
7、字詞解釋
(1)施施(yíyí)緩慢行走的樣子 (2)徒:隨從 (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流
(4)極:至 (5)斫(zhuó)榛莽:砍伐叢生的草木 (6)茅茷:茅草之類
(7)攢蹙:聚集收縮
必修二
《六國論》蘇洵
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蘇洵家有老人泉,梅堯臣曾為之作詩,故自號),眉州眉山(現(xiàn)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重要字詞:率、厥、彌、判、速、洎、殆
詞類活用:小/大則„„、義不賂秦、卻、禮、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異義:其實、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厭、當(dāng)
特殊句式: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xiàn)象,正確譯文。
實詞:弊、賂、虧、與、判、事、厥、速、劫、殆、彌、洎等。
虛詞:率、蓋、始、以、之等。
詞類活用:
日削月割(名→狀) 義不賂秦(名→動)
禮天下之奇才(名→動) 李牧連卻之(動→使動)
一詞多義:暴、與、猶、亡、始
《阿房宮賦》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詩人。為別于杜甫,后 人稱之“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以別于“李杜”)。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別 墅在樊川(長安縣),故名)。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畢,被動用法,被滅亡;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
2.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龍,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了龍)
4.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了彩虹)
5.輦來于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6.朝歌夜弦(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
7.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jīng)營,精英,動詞作名詞,皆譯為金玉珠寶等物)
8.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名詞作狀語,把寶鼎當(dāng)作…… ,把玉石當(dāng)作…… , 把黃金當(dāng)作…… ,把珍珠當(dāng)作……)
9.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10.廊腰縵回(廊、腰,名詞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11.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12.族秦者秦也(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5)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被動句
1)輸來其間 2)函谷舉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語后置
(1)有不得者三十六年 (2)釘頭磷磷
(3)瓦縫參差 (4)管弦嘔啞
3)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狀語后置)
(1)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2)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
(3)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
(5)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7)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4、省略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憐焦土 古今異義:
①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古義:宮室建筑的精巧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②一宮之間,而氣候不同齊( 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今義: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古義:搜集保存;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 )
④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今義:憐憫 )
一詞多義
一:
1、 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2、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shù)詞。)
愛:
1、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 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愛護(hù)。)
?。?/p>
1、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焉:
1、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的樣子。) 而:
1、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它從驪山北麓建構(gòu),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里憤怒。)。
3、 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夫:
1、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hù)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字詞綜合運用】
故壘:古代營壘。 英發(fā):英氣勃發(fā)。
綸(guān)巾:用青色絲帶做成的頭巾。頭戴綸巾,手拿鵝毛扇是當(dāng)時風(fēng)雅的體現(xiàn)。綸:另讀“lún”,如“經(jīng)綸”。
華發(fā):白發(fā)。 酹(lèi):以酒澆地,表祭奠。
【重點難點講解】
(1)重點:①體會作者如何結(jié)合寫景、懷古來抒情;②掌握描繪“江山如畫”的記敘、議論、描寫相結(jié)合的表達(dá)方法。
(2)難點:①引用周瑜故事的用意;②作者吊古、嘆古中的復(fù)雜人生觀。
【課文結(jié)構(gòu)分析】
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即景抒懷,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
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課文主要內(nèi)容】
本詞寫赤壁戰(zhàn)場的雄奇景象,描繪周瑜的英雄形象,展示壯麗的歷史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古代英雄業(yè)績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業(yè),施展抱負(fù)的憂憤心情。
【課文寫作特色】
①這首詞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氣勢奔放,一瀉千里。
②語言精煉、形象,如“亂石”三句。
【詞句品味鑒賞】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
析:這幾句用詞洗煉,寫景生動。“亂”、“穿”寫山勢險峻之極;“驚”、“拍”寫水勢驚險之極;“卷”寫江水洶涌澎湃之極。
《念奴嬌》一詞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氣勢奔放,一瀉千里。語言精練、形象,如“亂石”三句,寫盡大江奔流的氣魄和赤壁的雄奇;“遙想”六句,寫盡周瑜的風(fēng)采才華。交錯使用倒裝句(“多情應(yīng)笑我”“故國神游”),句式顯得靈活多變。
全詞的語言形象,如“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同“幾千年來一些英雄人物都死完了”相比,要形象得多了。形象則使人聯(lián)想,從中有所悟。又如“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如果說“周瑜當(dāng)年還很年輕”,就沒有了風(fēng)趣了。再如,上闋提到赤壁,下闋就形象而又具體地寫出此地景觀:“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上闋提到“浪”,后邊就形象寫道:“卷起千堆雪”。這些形象具體的描寫,不僅表現(xiàn)出了氣勢磅礴,同時也賦予它深刻的寓意,即所謂“詩意”。 全詞的語言精煉,還以“亂石……千堆雪”為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這是極為工整的對仗,非常雄壯。一個“卷”字,描寫出波浪的最美形態(tài),“激”、“濺”都不能與之相比。唯有“卷”字才能形象地表現(xiàn)出江水的力量和壯美。作者僅僅用三句話就寫出了赤壁戰(zhàn)場的雄奇景象;僅用六句話就塑造了一個“雄姿英發(fā)”的英雄人物。這一切都足以說明了語言精煉到無以挑剔的地步。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字詞綜合運用】
覓(mì):找。
揚州路:指揚州一帶地方。當(dāng)時,揚州在行政上屬淮南東路。
可堪:哪堪。
佛貍祠(cí):廟宇名。
【重點難點講解】
(1)重點:了解詞中詠史抒情、借古喻今的特點及詩人的愛國情懷。
(2)難點:理解詞中典故的意義和作用。
【知識延伸檢索】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人。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杰出的政治家、愛國將領(lǐng)。他是宋代詩人中作詞最多的,總計600多首。他的詞題材廣泛,風(fēng)格多樣,以豪放為主,與蘇軾齊名,世稱“蘇辛”。
【課文結(jié)構(gòu)分析】
《永遇樂》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又分兩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這是第一層。作者懷念三國時的孫權(quán),感嘆當(dāng)朝無人,正是對孫權(quán)固守祖業(yè)、獨霸江東的稱贊,也是對南宋朝廷丟下祖宗開創(chuàng)的江山,偏安江南的諷刺。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里,作者由固守祖業(yè)的孫權(quán)聯(lián)想到南朝開國皇帝劉裕。意思是丟了國土,能致力北伐也行啊。劉裕當(dāng)年不是屢次北伐,收復(fù)了中原大片國土嗎?可是,南宋朝廷茍安江南,不思統(tǒng)一,真是令人憤慨。作者對劉裕的贊揚,也就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這是第二層。
下闋分三層:
首先,作者認(rèn)為,北伐應(yīng)該是有充分準(zhǔn)備的。否則,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里引用劉裕的兒子劉義隆草率北伐招致慘敗的史實,正是針對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韓侂胄急功近利貿(mào)然北伐的警告。這是第一層。
然而,北伐金兵,收復(fù)中原,又是不宜久拖,而應(yīng)積極著手準(zhǔn)備的。你看,“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光陰荏苒,一晃四十三年過去了。當(dāng)年抗金斗爭生涯,記憶猶新。但國家呢?寸土未復(fù)。尤其令人憂心的是,那淪陷區(qū)的百姓,在異族多年的統(tǒng)治下,居然忘掉了國恥家仇,安居若素了。北伐、北伐,是多么急迫的要務(wù)啊。這是第二層。
第三,在北伐的諸項準(zhǔn)備工作中,選拔將帥又是最重要的??墒悄纤纬⒂质窃鯓訉Υ倚膱髧?、胸懷韜略的抗金志士的呢?“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詩,向人們揭露了一個現(xiàn)實,南宋朝廷對堅決抗金的愛國志士,不予問津,不肯重用。表達(dá)了作者對南宋朝廷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憤慨,和作者年事雖高,卻渴望為國馳軀的熱切愿望。這是第三層。
【課文主要內(nèi)容】
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抗金救國、恢復(fù)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憤慨。
【課文寫作特色】
①大量運用典故,借古諷今。
②雄奇闊大的意境的創(chuàng)造。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句品味鑒賞】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析:用典貼切,以廉頗自比,委婉表達(dá)他渴望在暮年仍能為國家征戰(zhàn)的心思。
【典型熱點考題】
題例1.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從下面選項中選出對該詞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 )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B.“綠肥紅瘦”中的“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象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zhuǎn)入到一問一答,然后是設(shè)問和感慨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dá)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解說:
為了體現(xiàn)《大綱》“初步”二字,文學(xué)鑒賞題的題型大都采用“選錯”(“解說錯誤的一項”、“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rdquo;等),而少用或不用選對的模式,以此降低難度。本題即是一例。 對李清照《如夢令》的鑒賞,應(yīng)結(jié)合李清照生平遭遇來分析,但恐怕有些同學(xué)在初中沒有好好記過,所以該題中的答案選項設(shè)計有意降低了一點要求。如A項中有意提示“表面是指”、“實際指的是”’的字句,而與D項中說的“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有矛盾,就是暗示我們這矛盾中必有一個是錯誤的判斷,這時,我們再仔細(xì)閱讀一下原詞,從直感上可以體味出此詞并非是“直抒胸臆”,而確是間接地委婉地表達(dá)作者的傷感之情。這樣一來,D項中的“直抒”就明顯地是“分析不當(dāng)”了。
對這一類只注明作者的詩歌,鑒賞時一定要聯(lián)系作者思想、經(jīng)歷,揣摩原作表現(xiàn)的主題。同時還要研究答題指向和要點,從中去接受啟發(fā)。
必修三
《指南錄后序》文天祥
1.字詞解析
①注意釋義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輕吾國(遽:匆忙,馬上)
呂師孟構(gòu)惡(è)于前(壞事。構(gòu)惡:做壞事。)
予羈(jī)縻(mí)不得還(羈、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yì)北(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遠(yuǎn))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塊陸地。洲:水中陸地,比渚大。)
詆(dǐ)大酋當(dāng)死(詆:斥罵。) 境界危惡(è)(惡:困難。)
輕:輕視。 慷慨,意氣激昂。 羈縻 :束縛,這里是軟禁、扣留的意思。 度 :估量 前:向前。 直:直接,徑直。
詬 :恥辱,怒罵。當(dāng)時元軍統(tǒng)帥為伯顏,據(jù)《指南錄》載:本來說定事完后便讓文天祥回去,但元軍卻把賈余慶等放回,扣留了文天祥。
數(shù):列舉罪狀。 貌:表面
②通假字
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具,通“俱”。全,都,作副詞。)
層見錯出(見,通“現(xiàn)”。)道中手自鈔錄(鈔,通“抄”) 縉紳(縉,通“搢”。插)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③詞性活用
A.名詞作狀語
北雖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當(dāng)引決(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與北騎相出沒(日:每天)
B.名詞作動詞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前:走上前)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維揚帥下逐客之令(下:下達(dá))
C.動——名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④一詞多義
[間]
A名詞jiān
得間奔真卅(機會)
出沒于長淮間(之間)
B副詞jiàn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
[靡]
A副詞mǐ
天高地迥,號呼靡及(無,不。靡及:達(dá)不到)
[如]
A動詞
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往……去,到……去
⑤古今異義
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古:沒有依托。今:單調(diào),沒有價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達(dá)。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詞。)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為巡船所物色(古:搜尋。今:尋找需要的人才或東西。)
幾彷徨死(古:走投無路。今:猶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古:出使一次。今:一群人)
⑥偏義復(fù)詞
不復(fù)顧利害(偏指“害”危害)
⑦源于本文的成語
痛定思痛——悲痛過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靜、止住。
2.句式解析
①所+動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的名詞性短語。
莫知計所出(此句活譯為“誰都想不出辦法來”。)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語)
②“為”與“所”相呼應(yīng),表示被動
為巡船所物色
為巡徼所陵迫死
狀語(介賓短語)后置
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xiàn)諂于后
約以連兵大舉
避哨(于)竹林中/出入(于)亂尸中
將請罪于君/請罪于母
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
被動句式
予羈縻不得還
真州逐之城門外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五人墓碑記》
注釋:
郡:指吳郡,即今蘇州市。 當(dāng)?shù)溃寒?dāng)權(quán)的人。
除,清除,整理。 旌(jīng):表彰。
去:距離。 墓:名詞作動詞,即修墓。
噭(jiǎo)噭:明亮的樣子。這里指顯赫。
望:農(nóng)歷三月十五。 聲義:伸張正義。
堪:忍受。 扶(chì斥)而仆之:謂將其打倒在地。扶,擊。仆,使仆倒。(使動用法) 按:審查。 傫(lěi壘)然:重疊相連的樣子。 詈(lì):罵。
函:匣子。意為把頭顱裝在木匣里。(名詞作動詞)
曷:同“何”。 矯詔:偽托皇帝的命令。
株治:株連治罪。 逡(qūn)巡:有所顧忌而徘徊。
非常”二句:非常之謀,指篡奪帝位的陰謀。(古今異義)
投繯,上吊。 抵罪:犯罪受懲罰。
暴(pù):顯露。 戶牖(yǒu):指家里。戶,門。牖,窗子。
隸使之:當(dāng)作仆隸一樣差使他們。(名詞作狀語)
屈:使之折腰欽佩。 明死生之大:說明生和死的關(guān)系之重大。 (定語后置) 匹夫:老百姓。 社稷:國家。
《燭之武退秦師》
重要實詞
1、貳 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越國以鄙遠(yuǎn)” 本文的鄙用作動詞, 把……作為邊邑
3、許 答應(yīng),聽從。 “許之” “許君焦、瑕……”)
4、闕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5、微 假如沒有。
6、敝 損害,衰敗。
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zhí)事 (拿,來,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yuǎn)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表承接,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 ⑤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使者”) ②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代
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表
商量或希望語氣,還是)
5、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行李之往來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
有何厭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詞類活用
⑴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軍是駐扎的意思,同下文“秦軍”)
⑵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使……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⑶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厚,變雄厚;薄,變薄弱)
⑷越國以鄙遠(yuǎn)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dāng)作邊邑;遠(yu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遠(yuǎn) 地,指鄭國)
⑸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狀語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⑹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 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西”方位名詞作形容詞,西邊的;前一個“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 疆界。后一個“封”,仍為名詞,疆界。) ⑺與鄭人盟(名詞活用作動詞,結(jié)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詞做動詞,損害)
⑼共其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缺少的東西)
⑽闕秦以利晉(使動用法。使……獲利)
⑾且貳于楚也(數(shù)詞活用做動詞,從屬二主)
⑿夜縋而出(名詞做狀語;在夜晚)
⒀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退卻)
⒁肆其西封 (形容詞作動詞, 擴張,延伸)
⒂君亦無所害(動詞用作名詞,害處)
⒃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動詞用作名詞,恩惠,好處)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2.秦伯說 (說,通“悅”,贊同,高興) 3.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5.無能為也已。(已,通“矣”,句末語氣詞) 6.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通“倍”,增加)
古今異義
(1)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rèn)為 。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5)敢以煩執(zhí)事(執(zhí)事,古義:辦事的官吏,這里是對對方的敬稱;今義: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義:指缺乏的東西。今義:指精神或身體勞累)
文言句式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狀語后置 應(yīng)為“以其于晉無禮,且于楚貳也”
2.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 省略句
3.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應(yīng)為“佚之狐于鄭伯言曰”
4.(燭之武)辭曰 省略句 5.是寡人之過也 判斷句
6.(燭之武)許之 省略句 7.敢以(之)煩執(zhí)事 省略句
8.鄰之厚,君之薄也 判斷句 9.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省略句
10.(晉)許君焦、瑕 省略句 11.夫晉,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 應(yīng)為“有何厭”;譯文:晉國,哪會有滿足的時候呢?
12.闕秦以利(于)晉 省略句 13.以亂易整,不武 否定判斷句
14.若亡鄭有益于君 狀語后置 應(yīng)為“于君有益”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史學(xué)家。
1.求木之長者。長:另有一種解釋,認(rèn)為“長”應(yīng)讀cháng,即“高大”之意,可能考慮到與“流之遠(yuǎn)”的“遠(yuǎn)”相對。但從文意推敲,仍理解為“生長”之意為好。“固其根本”,與樹是否能存活生長有關(guān);而有些樹,即使“固其根本”,也是長不高大的。
2.戒奢以儉。以:另一種解釋是把“以”看作介詞;“戒奢以儉”意為“用節(jié)儉來戒掉奢侈”,也通。
3.誠能見可欲。“誠能”二字是貫穿整個“十思”的,即“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的意思。
4.三驅(qū)以為度。三驅(qū):另有兩種解釋。其一認(rèn)為“三驅(qū)”是狩獵時從三面驅(qū)趕,讓開一面,以示好生之德;其二是認(rèn)為“三驅(qū)”指為了三個目的而狩獵:一供
祭祀,二享賓客,三充君之庖廚。比較優(yōu)長,還是以課本中的注釋較符合文意。
(1)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2)德義:德政與信義。
(3)明哲:明智的圣人。 (4)不勝:不堪。
(5)景命:大命。 (6)殷憂:大憂。道著:道行顯著。
(7)克:能夠。 (8)胡:北方民族;越:南方民族。比喻相距遙遠(yuǎn)。
(9)董:督責(zé)。 (10)茍免:茍且免罪。懷仁:懷念仁德。
(11)奔車朽索:用腐爛的繩索駕馭飛奔的馬車,比喻事情的危險。
(12)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己調(diào)養(yǎng)。
(13)盤游:游樂盤桓,此指打獵。(14)敬終:終了時仍不忘恭敬。
(15)謬賞:錯誤的賞賜。 (16)不言而化:不多言語而百姓受其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