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課本復習三遍
新教材文言文篇目數(shù)量增多,課文難度增大。即便將古詩、古代戲劇單元除去,還有十一個單元。高中生在兩年半時間里(一般高三上學期就結束課本教學了),需要學習這么多古詩文,其記憶理解背誦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復習不及時,鞏固不理想,學生對于所學的文言文只能留下淺淡的痕跡,課上出現(xiàn)不知所云、答非所問的現(xiàn)象是絲毫不足為奇的。然而,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于課內(nèi),幾乎歷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這里,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nèi)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梢?,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是關鍵。那么,知識如何得到有效的鞏固?如何做到遷移,轉(zhuǎn)化成能力?歸根結底,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zhì)的飛躍,不能有三隅在胸,便不能以一隅反之,只有基礎扎實,才能觸類旁通。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那么為什么要復習三遍呢?這是遵循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guī)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三遍復習法,采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這里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里,復習背誦并且默寫在作業(yè)本上,三年一貫,“學而時習之”。這是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交互效果,增強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最好不包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復習,效果會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后順序,每周三節(jié)晨讀,一周一個單元,十一周可以復習完。要求學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注釋一起讀,重點讀注釋,解義;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復習背誦。之所以照前面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復習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后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復習)。這一步,是以學生個體的活動為主,教師僅指導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課文內(nèi)容,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復習課文。這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對于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要求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言文,而實質(zhì)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于胸,在課上復習時,要拎出要領,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后聯(lián)系,總結規(guī)律,授之以漁。所以,這一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xiàn)知識體系的連續(xù)性相關性和取法于課內(nèi)、應用于課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到質(zhì)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解進而從容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