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天欲雪,云滿湖,樓臺(tái)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shí)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云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tuán)蒲。
天寒路遠(yuǎn)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游淡薄歡有余,到家恍如夢蘧蘧。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天空將降瑞雪,湖面上陰云密布;層疊的樓臺(tái)與青山,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見水底的石塊,游魚來往,歷歷可數(shù);幽深的樹林沒個(gè)人跡,只聽到鳥兒喧鬧相呼。
今天是臘日,我不在家陪著妻子兒女,說是去尋訪僧人,其實(shí)也為的是自樂自娛。
僧人的禪房坐落何處?喏,就在那寶云山前,小道狹窄,彎彎曲曲。
孤山獨(dú)自聳立,有誰肯在這里結(jié)廬?只有僧人,道行深厚,與山相傍護(hù)。
到了,那紙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與惠思,裹著僧衣,正在蒲團(tuán)上打坐。
天寒路遠(yuǎn),仆夫催著回家,告別時(shí),還未到黃昏日暮。
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樹木都籠罩著煙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鶻,在佛塔上空盤旋回互。
這次出游雖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著快樂。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剛從夢中醒來,那山中狀況還歷歷在目。
我急忙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歌,恐怕稍有延遲,那清麗的景色便從腦海中消失,再也難以描摹。
注釋
⑴臘日: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十二月一日,有的說是十二月八日。孤山:在杭州西湖?;萸凇⒒菟迹壕鶠橛嗪既?,善詩。
⑵明滅:依稀模糊,似有若無。忽隱忽現(xiàn)。形容樓臺(tái)山巒。
⑶鳥相呼:一作“鳥自呼”,言鳥相和而鳴,如自呼名字。
⑷名:名義上。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和尚。
⑸寶云山:在西湖北面,有寶云寺。
⑹團(tuán)蒲(pú):即蒲團(tuán),和尚坐禪的用具。
⑺晡(bū):申時(shí),黃昏之前。
⑻云木合,云和樹迷蒙成為一片。
⑼野鶻:屬鷙鳥類,飛翔迅疾。浮圖:佛塔。
⑽怳(huǎng),恍惚。遽遽(jù):驚動(dòng)貌。
⑾亡逋(bū):逃亡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