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
[譯文]
安石陳說:
昨日承蒙賜教,我私下以為跟您交游共處彼此相好的時日已經(jīng)很久了,可是議論政事常常不能契合,這是因為彼此所持的治國方法多有不同的緣故啊。即使我想竭力解釋,最終也一定不會得到您的明察,所以(打算)簡略地向您回復,不再一一自我辯說??捎挚紤]到承蒙您以厚意看待我,在書信往來中不宜簡慢草率,所以今天我詳細地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原諒我。
讀書人所爭論的,特別看重名稱和事實的關系。名稱和事實的關系明白了,那么天下的事理也就清楚了?,F(xiàn)在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侵奪原來官員的職權、滋生事端、與民爭利、拒絕勸告、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責。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領受命令,在朝廷上議訂法令制度(公開)討論修正,再把它交給有關部門去執(zhí)行,不能認為是侵奪了官吏的職權;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張,用以興利除弊,不能認為是惹事生非;替國家理財,不能算是與民爭利;駁斥荒謬的言論,責難巧言獻媚的小人,不能認為是拒絕勸告。至于怨恨和指責的人很多,那是我本來早就預料到會這樣的。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已經(jīng)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們常常把不顧念國家大事、附和世俗、討好眾人當作好,而皇上卻要改變這種情況,我也沒有估量敵手的多少,只想出力幫助皇上來抗爭他們,他們怎么會不氣勢洶洶呢?(當年)盤庚遷都的時候,相與怨恨的是眾多的百姓,不僅僅是朝廷士大夫。盤庚并不因為有人怨恨就改變他的法令,這是由于他考慮過這樣做是適宜的然后采取行動,并認定做得對而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緣故。
假如您責備我在位的時間長了,卻未能幫助皇上大有作為,施恩澤給百姓,那么我是知罪了。假如說今天應當一切事都不去做,只要墨守前人的作為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沒有機會見面交談,內(nèi)心對您不勝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