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結構
概念與簡答題40%
論述題60%
1.礦物學部分
考試內容
礦物的化學成分礦物的形態(tài)礦物的物理性質礦物的成因礦物的鑒定和研究方法簡介礦物的分類和命名自然元素大類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大類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大類含氧鹽大類(硅酸鹽類、碳酸鹽)鹵化物大類
考試要求
掌握礦物的概念,地殼中化學元素的豐度及離子類型在礦物學中的意義,礦物中“水”的類型和礦物的晶體化學式的書寫原則及其含義,礦物晶體化學式的計算方法,礦物形態(tài)的類型形態(tài)與成分、結構和形成條件之間的關系,礦物的顏色(自色、他色和假色)、條痕、光澤和透明度的概念,成色機理,礦物解理、裂開、斷口、硬度、相對密度的概念,產生原因或影響因素、分級,礦物的彈性、撓性、脆性、延展性、磁性、導電性、壓電性、熱電性、介電性、發(fā)光性和放射性等,礦物的成因類型,礦物組合、共生及伴生、世代和生成順序、標型礦物和礦物標型特征、假像和副像等概念,礦物成分、結構、形貌等研究的一些主要測試方法。
對礦物各論,要掌握各大類(或類)礦物的一般性(共性)和各礦物種的特殊性(個性),各類礦物有系統(tǒng)地、概括地了解,每個礦物種的特征。各大類(或類、或族)礦物的化學組成、晶體結構、物理性質與成因產狀等的基本特征,理解各大類(或類、或族)礦物的晶體化學基本原則,理解成分、結構、物性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會用晶體化學基本原理解釋有關的礦物現(xiàn)象。
2.巖石學部分
考試內容
內容主要分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等三大部分,介紹三大巖類組成、結構、構造、分布等基本特征和分類命名、形成環(huán)境、形成過程及主要巖石類型基本特點與成因等知識。通過地球圈層構造與巖石分布、板塊構造與巖石組合及火山碎屑巖、埋藏變質巖、混合巖等過渡類型巖石的介紹,建立三大類巖石相互關系、地球物質循環(huán)和學科相互滲透的概念。具體包括:巖石及其地質分布、巖石及其成因分類、巖漿的概念、巖漿的形成與運移、巖漿作用、巖漿的性質、巖漿演化的主要方式、現(xiàn)代火山活動、成巖的產狀和結構、構造、侵入體的產狀;噴發(fā)作用、火山噴發(fā)方式與噴發(fā)類型、噴出巖的產狀、相律及其在巖漿體系中的應用、火成巖的機構及成因、過冷度與結晶程度及礦物顆粒大小的關系、火成巖構造、火成巖的成分及分類、火成巖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深成侵入巖的礦物分類原則及方法、火成巖的化學分類、超鎂鐵質巖類、鎂鐵質巖類、常見共生組合及成因、超鎂鐵質巖的成因問題、鎂鐵質火山巖、花崗質巖及相關巖類、中酸性熔巖及火山碎屑巖類、花崗巖,閃長巖與正長巖、流紋巖、安山巖、第八章巖漿的演化及火成巖構造組合與地球動力學等。
沉積巖、沉積作用、沉積巖的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沉積巖的原始物質及來源、沉積物的搬運和沉積過程、沉積物的成巖及成巖后期改造、沉積巖的特征、沉積巖的物質成分和顏色、沉積巖的構造特征、沉積巖的分類、它生沉積巖中的陸源碎屑巖類、陸源碎屑巖及主要組分、陸源碎屑巖的結構、陸源碎屑巖的各類巖石特征、自生沉積巖中的碳酸鹽巖類、碳酸鹽巖類概述及基本特征、碳酸鹽巖的結構組分及結構類型、碳酸鹽巖的結構-成因分類、白云巖的特征及類型、自生沉積巖中的硅質巖類、硅質巖概述、硅質巖的基本特征、硅質巖的分類等。
變質作用的基本概念、變質作用的主要類型、變質巖基本特征和分類命名、變質巖的結構構造特征、變質巖的物質組成特征、共生分析、變質相和變質相系、礦物相律、動力變質巖、動力變質巖的一般特征、動力變質巖的類型、動力變質巖的成因、接觸熱變質巖、接觸變質巖的一般特征、接觸變質暈、影響接觸變質暈的因素、主要接觸變質巖類型、區(qū)域變質巖、區(qū)域變質巖的一般特征、區(qū)域變質巖的類型、區(qū)域變質巖的成因等。
考試要求
考察考生掌握巖石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用肉眼和偏光顯微鏡鑒定巖石的基本技能。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