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應分析法
按照語義邏輯的正反關系,可將對應簡單地分為正相對和反相對兩種。具體來說,一個文段中語義邏輯關系的對應形式有六種——轉(zhuǎn)折關系、順承關系、遞進關系、并列關系、解釋關系、因果關系。
1.轉(zhuǎn)折關系——是典型的反相對,指的是語段的前后內(nèi)容之間構成了全然相反或相對的關系。
2.順承關系——屬于正相對,指的是語段的前后內(nèi)容之間在時間、空間或事理邏輯順序上構成了不可顛倒的關系。
3.遞進關系——屬于正相對,指的是語段的前后內(nèi)容之間構成了程度或范圍上更進一層的關系。
4.并列關系——屬于正相對,指的是語段中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之間構成了結(jié)構相同或在句子成分上的地位相當?shù)年P系。
5.解釋關系——屬于正相對,指的是語段的前后內(nèi)容之間構成了相互概括、說明、補充、限制的關系。
6.因果關系——指的是前后文在語義上存在原因與結(jié)果的關系。邏輯填空中,常見的表因果的詞語有:因為、由于、才、以致、因此、既然……那么……。
【例1】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__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當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罷了,何況這實在已是一種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苦澀 奢望 B.辛酸 奢求 C.歷練 幻想 D.風雨 夢境
【答案】A。解析:“__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結(jié)構相同,可知為并列結(jié)構,“蒼老”與“年輕”對比,“冥思”與“放松”對比,“焦灼”與“會心”對比,因此第一空也應與“回味”對比。四個選項中涉及味道的只有A“苦澀”與B“辛酸”,由此可知答案在A、B中間選。由“希望也只是希望罷了,何況這實在已是一種 ”中的“何況”可知,第二空與“希望”在語義上存在遞進關系,“奢望”比“奢求”更適合。故答案選A。
【例2】我們要善于在平庸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支點。如果__,甚至這山望著那山高,那我們永遠做不好腳下的事,更不容易滿足。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好高騖遠 B.得隴望蜀 C.欲壑難填 D.貪得無厭
【答案】A。解析:“得隴望蜀”、“欲壑難填”、“貪得無厭”意思相近,都是指追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與句中“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程度接近。由“甚至”可知,其前后為遞進關系,而B、C、D都不構成該關系。故本題答案為A。
二、關鍵詞檢索
關鍵信息就是對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文段材內(nèi)涵最有幫助或最有效用的信息。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定位文段的論述對象和重點、劃分出文段的結(jié)構,繼而幫助我們排除錯誤選項,鎖定答案。根據(jù)特性不同,關鍵信息可分為三大類:關鍵詞、關鍵句和關鍵暗示信息。
1.關鍵詞——題干材料中的關鍵詞主要有:高頻詞、表示特定含義的概念、關聯(lián)詞和具有指示作用的特定字眼。
2.關鍵句——是指提示文段大意、中心、主旨、觀點的句子,要重點關注這三類句子——首句、尾句、承啟句。
3.關鍵暗示信息——有些重點暗藏在文段材料之中,不是很突出,此時就需要考生從中尋找,而可能存在的暗示信息主要有修辭手法、標點符號和數(shù)字信息等。
【例1】從本質(zhì)上說,人類文明的進程就是不斷脫離動物界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人類體質(zhì)的進化和心性的進化兩個方面。從猿到人的體質(zhì)進化,人類用了上百萬年的時間才完成,而人類心性的進化則還要緩慢。當人類跨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之后,動物性依然頑強地在人類身上閃現(xiàn)著。如何管理好人類的情感,使帶有動物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為關注的重要課題。如果把儒家的答卷歸結(jié)為一個字,那就是“禮”。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描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化的大致過程
B.對比人類體質(zhì)與心性兩方面的進化
C.闡述儒家強調(diào)禮儀作用的社會原因
D.說明儒家思想的產(chǎn)生根源與現(xiàn)實意義
【答案】C。解析:文段為分總結(jié)構。概括內(nèi)容可知,作者從人類文明的進程說到人類情感的管理,最后引出儒家思想中的“禮”這一課題。由此可見,作者主要想談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禮”。故本題答案為C。
【例2】我國歷來高度重視反假幣工作,始終堅持“打防并舉,標本兼治”,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xié)作,反假幣工作逐步深入。公安機關加大打擊力度,偵破了一大批大案要案。人民銀行聯(lián)合相關部門,加大反假幣宣傳,特別是在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通過各種形式,持續(xù)宣傳貨幣防偽常識,社會公眾識假辨假的意識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下列說法準確概括文意的是( )。
A.銀行目前發(fā)現(xiàn)的假幣越來越少 B.社會公眾識別假幣能力提高
C.我國反假幣工作逐步得到深入 D.公安機關打擊假幣力度加大
【答案】C。解析:文段為總分結(jié)構。首句表明觀點,論述的是反假幣工作逐步深入。其后的“公安機關加大打擊力度”、“人民銀行加大宣傳”都是“反假幣工作逐步深入”的具體表現(xiàn)。故C項為正確答案。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yè)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