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本義闡析:“何”在金文中的個獨(dú)體字,像人扛著戈。后來,“何”字成了“葛”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來表示原義。另:“何”“ 葛”“盍”三字同音,詞義相通如:①“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②“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③“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dú)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玉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之?(《赤壁之戰(zhàn)》)②大王何來操?(《鴻門宴》)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3.作定語??勺g為“什么”“哪”。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③閣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閣序》④丞相祠堂何處尋?《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