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類
1.所謂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憤。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2。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3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1)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2)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4 孟子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5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6 冉有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7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8 .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1)“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0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11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2 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ldquo;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參考答案
1、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雖然看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端正自己的心思。
2、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3、(1)是歸服齊國呢好,還是歸服楚國呢好?
(2)把護城河挖深,把城墻筑堅固,與老百姓一起堅守它,寧可獻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
4、孟子說:“本來很近的路,卻偏偏要跑老遠去求;本來很容易的事,卻偏偏要往難處去做;其實只要人人親近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5、 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6、(孔子)說:"古代的賢人。"(子貢又)問:"他們有怨恨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到了仁,為什么又怨恨呢?"(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wèi)君。"
7、孔子說:"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始終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這也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 富足,這樣的人是難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8、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xué)的知識),學(xué)習(xí)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么因難呢?"
9(1)"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
(2)"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guān)懷。"
10、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么憂愁和恐懼呢?”
11、哀公說:“現(xiàn)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么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么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么又會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