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課文知識要點
1.*《季氏將伐顓臾》
本文選自《論語。季氏》?!墩撜Z》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
說明孔子反對季康子攻伐顓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體現(xiàn)的孔子關于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了解本文的駁論性質(zhì),掌握本文以對話方式展開批駁、破中有立的議論方式。
識別本文所用的歷史材料、現(xiàn)實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種論據(jù),理解本文運用論據(jù)的多樣性。
理解文中重點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的雙重比喻作用及其含義。
理解本文的反詰句,說明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1)求,無乃爾是過與?
(2)何以伐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3)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無乃爾是過與?
(5)是誰之過與?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2.*《寡人之于國也》
本文選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稱孔孟,同屬儒家學派。
掌握本文中心:圍繞為何“民不加多”與如何使“民加多”的問題展開論述,著重表現(xiàn)盈軻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違農(nóng)時”至“王道之始也”和“五畝之宅”至“未之有也”這兩段文章所采用的連鎖推理句式:以前幾句得出的結論為前提,推出新的結論;再以新的結論為前提,推出更新的結論。這種說理方式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承接緊密,氣勢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強文章氣勢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這個著名比喻的含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2)鄰國之民不加少。
(3)棄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勝食也。
(5)斧斤以時入山林。
(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7)謹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義。
(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俄莩而不知發(fā)。
3.*《秋水》(節(jié)選)
本文書選自《莊子。秋水》。莊子和老子合稱老莊,同屬道家學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觀上對今人的啟迪:學無止境,認識無止境,因此不能滿足,應努力進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闡明觀點的寫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說明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東面而視。
(2)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
(3)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望洋向若而嘆曰。
(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3)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虛也。
4.*《諫逐客書》
本文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李斯寫的一個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始終正反并論、利害對舉的說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和選詞煉句的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段落:自“臣聞地廣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來丕豹、公孫支于晉。
(2)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3)強公室,杜私門。
(4)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5)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
(7)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5.《陳情表》
本文是西晉時李密寫給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陳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個人理由,是為侍奉自幼相依為命、現(xiàn)已年老多病的祖母;體味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這一“抗命”行動的積極內(nèi)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證方式。
理解本文夾敘夾議,以情動人的藝術特色。
了解本文駢、散結合的文體特點。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語、短句,并理解其意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2)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3)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5)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6.《答李詡書》
作者韓愈,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書信體議論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學問修養(yǎng)與文章寫作的關系。
掌握下列兩個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實遂;
(2)膏之沃者其光曄。
理解韓愈“唯陳言之務去”的寫作主張。
理解韓愈“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的寫作主張。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蘄勝于人而取于人耶?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3)雖如是,其敢自謂見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遺乎今。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2)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3)亟稱其人,所以勸之。
(4)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
7.*《五代史伶官傳序》
作者歐陽修,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傳》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論。
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國家的興亡衰敗,主要取決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過五代后唐莊宗盛衰興亡的對比來證明中心論點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歷史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5)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6)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3)請其矢,盛以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5)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6)智勇多困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