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授課時常有學生問我:老師,大家能想到的都差不多,怎么才能想到點不一樣的?特別在已經(jīng)掌握基礎知識的授課后期,學生經(jīng)常問這樣的問題。我總是這樣回答:一方面,這個要受題目限制,有些題目指向性非常明確,很難發(fā)散出去;另一方面,當遇到有發(fā)散空間的題目時,需要一些技巧以及一定的積累才能做到“不一樣”。下面我將以一道題為例教你如何發(fā)散思維。
【題目】
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有形的墻,也有無形的墻,請以“墻”為話題,自擬題目發(fā)表一篇演講。這個題目如何才能不一樣呢?
1. 在雷同的基礎上再前進一點點。許多人拿到這個題目,快速想到“墻”=“困難、挫折、阻礙”,這是絕大部分人會想到的,緊接著會順著思維想到“勇敢正視困難、積極解決困難”,因此大部分都在論述“困難如何如何重要”、“應以怎么樣的心態(tài)對待”等等。為什么大多人會本能的想到這些呢,因為我們從小被教導太多“要樂觀對待困難“這樣的話。如何能不一樣呢?在這個思路基礎上再走一步就行了——當大部分人把重點放在面對困難的心態(tài)上,那你可以把重點放在解決困難的方法上,比如“要創(chuàng)新啊”、“換個思路啊”、“借助他人力量啊”……頓時可說的范圍就寬了。
2.逆向思維。當大部分把墻當做阻礙、困難的象征時,反著想一想會發(fā)現(xiàn),墻同時也意味著保護,繼續(xù)深想一下,由保護會自然想到父母,由父母的保護可想到兒女的感恩,反過來保護父母;由保護會自然想到領導,由領導的愛護可想到下屬的服從,反過來維護領導;由保護自然想到公職人員,公職人員需要保護民眾,反過來民眾擁護公職人員。想到這兒,這道題差不多夠了。
3.聯(lián)系某一特定領域。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泛泛的圍繞著“阻礙”或者“保護”去談,但也可以將這兩個關鍵詞聯(lián)系到某一特定領域去談,特別與社會熱點相結合效果會比較好。就拿“阻礙、困難”而言,可以結合當前人情冷漠談如何破除人際間的心墻、可以結合政策執(zhí)行難問題談如何打破政策執(zhí)行途中的各堵墻;拿“保護”來說,可以結合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現(xiàn)象談如何筑造食品安全的保護墻、可以結合網(wǎng)絡詐騙頻發(fā)現(xiàn)象談如何做好移動支付的防護墻……這樣幾乎可以無限的發(fā)散出去,而且也許可以巧妙的和之前練習過的題目嫁接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提醒一句:這種與社會熱點結合的方式需要你一定的知識積累做支撐。
人人都希望在面試中做到“不一樣”,以上只是塑造不一樣的小方法,你可以嘗試著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