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達生,江西南昌人。自幼聰慧,十歲作《除夕詩》,為人欣賞。十六歲補縣學生,與同鄉(xiāng)新建歐陽斌元研究經(jīng)世之學。崇禎十二年(1639)父逝世,臨終時囑其當以黃道周為師。彭士望對黃道周為人正直、不阿附奸佞的品質(zhì)深為敬佩。黃道周因直言進諫,觸怒思宗而下獄,彭士望四處奔走,竭力營救。清兵攻入北京后,抗清將領(lǐng)楊廷麟謀起兵,彭士望為他募兵。后清兵攻破贛州,楊廷麟戰(zhàn)死。其子為清兵所掠,彭士望竭囊贖出撫養(yǎng)。南明隆武元年(1645),愛國將領(lǐng)史可法受到把持朝政的馬士英、阮大鉞的排擠打擊,督師揚州,他和歐陽斌元應召前往,建議用高杰、左良玉軍夾攻南京,以清君側(cè)。史可法未采納,彭士望辭歸。五年后,降清將領(lǐng)金聲桓帶兵反正,清兵二十萬人圍攻南昌,彭士望避難寧都,居翠微峰。在寧都與魏禧、魏際端、魏禮三兄弟以及林時益、李騰蛟、邱維屏、彭任、曾燦等九人志氣相投,躬耕相食,論道講學于寧都易堂,世稱“易堂九子”。他致力于古文辭,尤精于《春秋》、《左傳》諸史。晚年講求實用之學,反對空談。著作有《手評通鑒》、《春秋五傳》、《恥躬堂詩文集》等。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今當代詩人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