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穰苴
來源:易賢網(wǎng) 閱讀:3243 次 日期:2015-01-29 14:39:08
溫馨提示:易賢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司馬穰苴”,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

司馬穰苴是繼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后世稱司馬氏。后因齊景公聽信讒言,司馬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郁發(fā)病而死。由于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yún)s影響巨大,司馬遷贊曰:“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P>

【時代與身世】

司馬穰苴,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苗裔,齊田氏家族的支庶。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大夫晏嬰向景公推薦穰苴,景公即委任穰苴為將軍,率兵去抵御燕、晉之師。

穰苴向齊景公說,自己平素卑賤,驟然間被提拔為將軍,"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quán)輕",希望景公派一名貴臣做監(jiān)軍,景公即委派了寵臣莊賈。穰苴與莊賈約定:明日中午,在軍門會面。

第二天,穰苴早到軍中,立木表,設(shè)漏壺,專候莊賈。莊賈平日驕縱,現(xiàn)既任為監(jiān)軍,親戚左右歡送,留他宴飲,遲至日暮,他才姍姍來到軍中。穰苴責問他遲到原因,他說因為有大夫親戚相送,所以來遲。

穰苴說:"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nèi)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依軍法當斬。莊賈害怕,急派人馳報景公。使者未及返回,穰苴已斬了莊賈。三軍為之震栗。景公使者持節(jié)來救莊賈,駕車馳入軍中。穰苴說:"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隨后問軍正:隨便馳入軍中犯什么罪?軍正說:"當斬!"使者聽到害了怕。穰苴說:國君的使者不可以殺,遂斬了車夫,砍去車左邊的立木,殺了最左邊的那匹馬,向三軍宣示。并派人向景公報告處罰結(jié)果。

穰苴在軍中親自過問士卒的生活、飲食、住宿條件,照顧生病者,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士卒歡迎。晉、燕之軍聞風退走。穰苴指揮部隊追擊敵兵,順利地收復了失地?;貒螅艿骄肮赜?,任大司馬之職,故后人稱司馬氏,稱他為"司馬穰苴"。

田氏家族的勢力在齊國日益發(fā)展,引起大夫鮑氏、國氏、高氏的不滿。他們向景公誣陷穰苴,景公免了穰苴的官。穰苴被貶后,心情憂郁,不久病故。有兵法著作流傳后世。陳田苗裔中精通兵法的著名的有司馬穰苴和孫武,在齊國有司馬氏,如重臣司馬悍應該是司馬穰苴后人,齊國的孫武曾遷居吳國,后人孫臏又返回。

【受命于危難之際】

公元前547年,齊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齊莊公因為與大夫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竟被崔杼殺死,于是齊國國政掌于崔杼之手。

國不可一日無君。崔杼乃立齊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為齊國國君,是為齊景公。

齊景公是姜齊歷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國君,在位時間長達五十七年。這五十余年間,是春秋歷史上風云變幻、雄才輩出的時期。老子此時已經(jīng)完成了他的《道德經(jīng)》五千言,創(chuàng)立了影響深遠的道家學說;孔子正凄凄惶惶游說列國,推銷其治國安邦之策;“兵圣”孫子也已經(jīng)誕生,或者正在吳國郊外著書立說……

就在孫子尚未嶄露頭角之前,田穰苴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繼管仲之后對齊國兵學作出重要貢獻的一個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

司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田氏家族在齊國是名門望族,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齊桓公時,陳國發(fā)生內(nèi)亂,陳完為避禍跑到了齊國,改姓田氏。

田完的后代中,有的姓田,有的恢復本姓陳,所以,齊國的陳氏與田氏實出一宗。

齊莊公時,田完的后代田桓子甚有寵,位高權(quán)重。齊景公即位后,田桓子又深受景公的信任,其家族親信遍布朝野,在齊國形成了強大的家族勢力。

田穰苴雖然也屬于田氏宗族,但并非田氏嫡出,與田桓子一支較為疏遠,故而名為田氏后裔,卻在田氏宗族中地位低下,實與一般平民無異。

若不是晉國和燕國入侵,若不是相國晏嬰的舉薦,田穰苴是很難脫穎而出的。

齊景公雖有王霸之心而無王霸之才,在位期間貪圖淫樂,不恤民力。他為了滿足享樂需求,對人民盤剝無度,農(nóng)民的收成要上交三分之二的重稅,以至民不聊生、眾怨沸騰。

作為齊國鄰邦的晉國、燕國見齊政日壞,以為有機可乘,遂先后入犯。晉軍侵犯齊國的阿、甄兩邑,燕軍則一路打過齊國境內(nèi)的黃河,齊軍大敗,齊都臨淄頓時岌岌可危。

齊景公在此危難之際,早已束手無策。幸好朝中還有個賢相晏嬰,個子雖然不高,見識卻極高明。他建議齊景公用田穰苴為將,說:“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愿君試之?!?/P>

田氏庶孽,即田氏庶出的子孫。

齊景公聞言大喜,忙召來田穰苴,“與語兵事,大悅之?!彼烊蚊镳跒閷④?,令之率軍抵御晉、燕的入犯。

在晏嬰舉薦田穰苴之前,還有個小插曲。

本來,齊國有個名將叫田開疆,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曾率齊軍大敗徐軍于蒲隧,殺徐國大將嬴爽。徐國國君大懼,忙遣使至齊求和。附近的小國郯、莒等國君皆來朝見齊景公,尊之為霸主。

除了田開疆,齊景公手下還有兩個壯士,一叫古冶子,一叫公孫捷,與田開疆并稱“三杰”。相傳古冶子曾入水斬黿,公孫捷曾赤手殺虎,都對齊景公有救駕之功,因而被齊景公視為親信。

不過,這三人僅有匹夫之勇,自恃曾立大功,趾高氣揚,目中無人,連相國晏嬰也不放在眼里。而且,他們在齊景公面前也無所顧忌,不由讓齊景公心生畏懼。

于是,晏嬰建議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人以絕后患,齊景公畏首畏尾地說:“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P>

晏嬰早已成竹在胸。他請齊景公派人給“三杰”送去兩個桃子,讓“三杰”中功勞最大的兩個人食桃。

三人分二桃,必然有一人得不到桃子。當然,吃不到桃子無所謂,但事關(guān)功勞大小和榮譽名聲,三人當然爭了個不可開交。最后竟先后都自殺了。

這就是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諸葛亮喜歡吟詠的《梁甫吟》說的就是此事:“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中陰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者,相國齊晏子?!?/P>

當初章士釗曾將“二桃殺三士”解釋為“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讓魯迅抓住把柄,一頓冷嘲熱諷,弄得章士釗好一段時間灰頭灰臉。這是題外話。

“三杰”死了,敵兵來了,晏嬰這才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假若“三杰”尚在,晉、燕大軍入侵,領(lǐng)兵御敵自然非“三杰”莫屬,恐怕不會有田穰苴出頭的機會。清人蔡元放評論此事說:“晏子之果于去此三人,亦為先有一穰苴在意中,可以當用兵之任耳。不然,圖伯而自殺勇士,寧非失計?”

在強敵入境、國無良將之時,田穰苴可謂“受命于危難之際”了。一介庶民,一下子做了將軍,到底能否擔當起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齊國朝野上下都在拭目以待……

【文能附人武能驅(qū)敵】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正是唐王朝舉全國之力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關(guān)頭,統(tǒng)治者急切需要在武學兵林中樹立一尊最高偶像來振奮民眾的精神,鼓舞軍隊的士氣。于是,兵學鼻祖姜太公便被推上“武圣人”的寶座,“追謚太公望為武成王”,地位與“文宣王”孔子相頡頏。同時,朝廷又從歷代名將中遴選出“十哲”,進入“武成王”廟中配享。春秋后期齊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司馬穰苴榮幸地入選“十哲”之列,成為與白起、韓信、諸葛亮、孫武、吳起等兵家風云人物齊名的“亞圣”。司馬穰苴的入選并非事出偶然,浪得虛名,實因

其卓越的兵學造詣而備受后人推崇。當年,他曾以治軍的高明和率師逼退燕、晉聯(lián)軍而聞名天下,更以撰寫著名兵書《司馬法》一書而惠澤后世,齊國名相晏嬰盛贊其“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真正使司馬穰苴進入一流兵學家行列的,并不是他執(zhí)法如山、立斬違犯軍紀的監(jiān)軍大臣莊賈的壯舉,也不是他用兵如神,迫使來犯敵師望風而逃的手筆,單憑這些,并不具備在“武成王”廟做陪祭的資格。司馬穰苴之所以英名彰顯,傲領(lǐng)風騷,根本原因在于他整理總結(jié)了古司馬兵法,即所謂“自古王者皆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史記·太史公自序》),并在此基礎(chǔ)上構(gòu)建起自己新的兵學體系,“號曰《司馬穰苴兵法》”。這部兵法,代有傳播,到了北宋神宗元豐年間,更被列為武經(jīng)七書之一,頒行于當時的武學,成為將校必讀之書。

如果說,《孫子兵法》所體現(xiàn)的是“狹義的軍事藝術(shù)”,即論述的重心是用兵之法;那么司馬穰苴的《司馬法》所反映的就是“廣義的軍事藝術(shù)”,即討論的命題涉及到軍事學的各個方面,包括軍賦制度、軍隊編制、軍事裝備保障、指揮聯(lián)絡方式、陣法與壘法、軍隊禮儀與獎懲措施等等,帶有明顯的條令條例與操典的性質(zhì),為軍隊建設(shè)與戰(zhàn)爭實施的規(guī)則。二者可以形成互補,無《孫子兵法》的精妙用兵藝術(shù),打仗便失去了種種懸念,層層變數(shù);無《司馬法》的規(guī)整用兵法則,打仗便沒有了一定之規(guī)和最后底線,也就不能“以禮為固,以仁為勝”。從這個意義上說,司馬穰苴的兵學理論與孫子的兵學思想相比,是毫不遜色、各有千秋的。這正是司馬遷之所以欣賞《司馬法》,稱道其書“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的緣由。

司馬穰苴的兵學體系博大精深,而有關(guān)治軍的理論闡述,則是其整個學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最大特色是提出了治軍的規(guī)律,這就是強調(diào)“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司馬法·天子之義》)。其根本宗旨,是要區(qū)分治軍與治國的不同,要清醒地認識到兩者雖都沾著一個“治”字,但彼此的差異性卻是客觀存在,千萬不可任意混淆趨同。在司馬穰苴的眼中,國家、朝廷的那一套禮儀規(guī)章萬萬不能搬用于軍隊。同樣的道理,軍隊的法令條例也不能移作治國的工具。兩者各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在國言文而語溫,在朝恭以遜……在軍抗而立,在行遂以果,介者不釋,兵車不式”(同上)。如果哪位統(tǒng)治者心血來潮,混同兩者的區(qū)別,必定會既在治國上捅漏子,又在治軍上摔跟頭,“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民德弱”(同上)。也就是說,如果把軍隊的管理方法應用于國家、朝廷,民眾就會變得暴戾剛狠,溫情脈脈的禮讓風氣就會廢弛;反之,倘若將國家、朝廷的禮儀規(guī)章貫徹于軍隊,軍人就會變成一群溫馴的綿羊,尚武勇邁的精神就會被削弱乃至消失。應該說,司馬穰苴的這一觀點完全符合軍隊建設(shè)與管理的規(guī)律與特點,因此受到后人的高度重視。西漢時期的名將周亞夫整肅軍容,嚴明軍紀,以致細柳營軍門擋住漢文帝的車駕,就是借鑒“國容不入軍”的思想、并運用于治軍實踐的顯著事例。

“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語言雖然樸素平白,但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司馬穰苴道出的不僅是治軍的基本要領(lǐng),更是樸素辯證法的精髓。用今天的哲學語言來表述,便是不同質(zhì)的矛盾必須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任何方法,任何手段,是否真正管用,關(guān)鍵在于它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具有適用性。歷史上,違背司馬穰苴區(qū)分“國容”與“軍容”的忠告,不分場合,不分條件,不分對象,用一個模式對待和處理復雜的事物,結(jié)果導致破綻百出,甚至全盤皆輸?shù)模芍^司空見慣,不勝枚舉。如當年諸葛亮起用馬謖心切,拔苗助長,將本是優(yōu)秀參謀之材的馬謖擺放到北伐前敵總指揮的位置上,混淆了參襄軍務與獨當一面的本質(zhì)區(qū)別。結(jié)果呢,“置將不慎,一敗涂地”,首次北伐中途夭折暫且不說,也害得本來可以成為優(yōu)秀輔弼之才的馬謖身敗名裂,抱憾終天。

由此可見,避免一鍋煮,防止簡單化,說來容易做來難。司馬穰苴能夠清醒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提出“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這樣高明的原則,多少表明他是真正參悟到用兵治軍的奧妙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司馬穰苴才受到后人的普遍尊重,而他的區(qū)別矛盾、不同對待的思想方法,也始終為人們提供著智慧的啟迪和文化的借鑒。

【斬莊賈以立軍威】

田穰苴也知道,他雖出身于田氏望族,但屬于庶出之子,畢竟不同于田氏家族中的達官顯貴。而且,他從來沒有帶兵的經(jīng)歷,如今一躍成為三軍統(tǒng)帥,肯定難以服眾。

作為將帥,如果部下不服,如何指揮作戰(zhàn)?

所以,對田穰苴來說,其當務之急不是帶兵出征,而是立威以服眾心。

田穰苴自然有他的辦法。

他對齊景公說:“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quán)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

其意思是,他一向出身微賤,蒙齊景公從市井中發(fā)現(xiàn)了他并委以重任,位在大夫之上,不僅士卒不會死心踏地地聽其指揮,朝中的大臣也不信任他。人微權(quán)輕,是無法帶兵出征的,因此他希望齊景公派一個寵臣到軍中做監(jiān)軍,這樣才能壓得住陣角。

對齊景公來說,派個寵臣做監(jiān)軍,正中其下懷:一來可以作為國君的耳目,隨時向他報告軍隊的情況;二來可以以朝中權(quán)貴的身份助出身微賤的田穰苴一臂之力。所以,齊景公不假思索便答應了。

齊景公有個最寵愛的佞臣叫莊賈,此人天天在齊景公身邊“工作”,雖然官職不高,但地位特殊,滿朝大臣都對他禮讓三分,可謂“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于是,做監(jiān)軍這個“光榮”的使命便落到了莊賈的頭上。

田穰苴辭別齊景公時,順便與莊賈相約:“我們明天中午到軍營大門會面?!?/P>

莊賈漫不經(jīng)心地答應了。

次日晨,田穰苴先到軍中,集合部隊,“立表下漏”以待監(jiān)軍莊賈。

那時沒有鐘表,計時有兩個方法,一是在室外的空地處立下標桿,根據(jù)日影來計時;一是用漏壺根據(jù)其漏水的量度來計時。田穰苴兩種方法都用,為的是看莊賈是否準時,其用心也可概見了。

田穰苴知道,像莊賈這樣的花花公子,一向自由散慢慣了,哪里知道軍中的法紀?再加上他正受齊景公寵信,又身為“監(jiān)軍”,必不會將田穰苴的話放在心上,豈會按時來會?他若能按時趕到軍中,不妨就讓他代表齊景公,幫助自己威懾軍中將士;他若不能按時趕到,正好用他的人頭來申明軍紀。

大敵當前,不行誅殺,便難以立威。

果然,莊賈“素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jiān),不甚急?!庇H戚左右設(shè)宴為之送行,他喝了個不亦樂乎,早將田穰苴“日中會于軍門”的話拋到了九霄云外。

中午一過,田穰苴立即下令,將標桿放倒,將漏壺撤掉,向士卒們申明紀律,然后收軍回營,坐等莊賈前來受死。

直到傍晚,莊賈才醉醺醺地來到軍中。

田穰苴問:“你為什么遲到?”

莊賈醉意朦朧地說:“我的親戚朋友們設(shè)宴為我送行,所以我就留下喝酒了?!?/P>

田穰苴大怒,道:“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nèi)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

說完,田穰苴召負責軍法的軍正問道:“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意思是按軍法對遲到者該如何處置?

軍正回答道:“當斬!”

田穰苴立即喝令將莊賈推出斬首示眾。

莊賈萬萬想不到田穰苴會來真格的,頓時酒也醒了,冷汗也出來了,嚇得渾身篩糠。

莊賈的手下見莊賈性命懸于一線,知道能救莊賈的唯有齊景公,遂飛馳入朝,向齊景公報信。

齊景公聞訊也大吃一驚,急忙遣使者持節(jié)杖到軍中赦莊賈之罪。然而來不及了,等使者趕到的時候,莊賈早已人頭落地。

三軍之士見田穰苴毅然砍下了齊景公的大寵臣莊賈的頭顱,并將莊賈的腦袋挑在竹竿上示眾,均嚇得兩股戰(zhàn)栗。

齊景公的使者乘坐三駕馬車到來后,傳達齊景公的旨意,田穰苴威嚴地回答說:“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

使者還想啰嗦,田穰苴厲聲問軍正:“軍營中不能跑馬。今使者在軍營中奔馳,該當何罪?”

軍正回答:“當斬!”

使者聞言,生怕自己成了莊賈第二,頓時嚇得面無人色。

田穰苴道:“國君的使者不可殺之。”乃令將使者的馬夫斬首,將馬車左邊的馬殺死,并砍下馬車的左駙(馬車左邊的立木),算是代替對使者的處罰。

然后,田穰苴令使者回朝,向齊景公說明這一切。

使者保住了性命,狼狽而逃,回朝中向齊景公復命去了。

三軍將士見狀,皆領(lǐng)教了這位田穰苴將軍的厲害,不禁對田穰苴肅然生畏。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軍事家們都有一個共識,這就是戰(zhàn)爭的最高境界,乃孫子所說的“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其實孫子的某些見解,就源于田穰苴的軍事思想。如“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即出自田穰苴之口。孫子將這句話寫進了《孫子兵法》,遂使之成為軍事格言而婦孺皆知。

田穰苴的帶兵實踐,又說明作為一個軍事家,其“善之善者”乃“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而不是窮兵黷武、殺人盈野。

憑什么“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憑的是軍容,憑的是裝備,憑的是士氣,憑的是道義,憑的是天時地利,憑的是人力物力,憑的是將帥的運籌帷幄,憑的是士兵的勇敢善戰(zhàn)……總之,憑的是實力!

只有具備了強大的實力,才能使敵人望而生畏,才能使敵國不戰(zhàn)而服。

田穰苴治軍,大體上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立威,一是施恩,恩威并用,執(zhí)法嚴明。

他殺莊賈之后,三軍將士對他既畏且服。之后,他開始施恩了。

司馬遷記載說:“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yī)藥,(穰苴)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币馑际翘镳趯τ谑孔涞臓I房和飲食以至生病醫(yī)藥之類的事都非常關(guān)心,親自檢查、詢問,并將自己的糧食俸祿拿出來分給士卒,自己分到的糧食是全軍中最少的。

先人后己,身先士卒,這是何等可貴的品質(zhì)?。?/P>

這也難怪,當田穰苴準備與敵人開戰(zhàn)時,連生病的士兵也要求上陣了。三軍之士無不奮勇當先,“爭奮出為之赴戰(zhàn)”。有既愛兵如子又賞罰分明的將軍,其部下為之赴湯蹈火,又何辭焉?

后來的吳起就從田穰苴這里學會了這一招,也是“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也是“臥不設(shè)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保ā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而且,對待生病的士兵,吳起做得更到位,竟親自為兩個生瘡的士兵吸吮膿血……

人心都是肉長的。將軍與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也只好在戰(zhàn)場上舍命以報了。所以,出戰(zhàn)之日,齊軍士氣極為高漲,以至晉軍見狀,不戰(zhàn)而退;燕軍聞訊,渡河而逃……

田穰苴麾師追擊敵軍,奪回阿、甄二城,收復黃河兩岸,然后凱旋。

田穰苴挾大勝之威,率精悍之軍,而且軍卒皆唯其號令是從、唯其馬首是瞻,這肯定會令齊景公心生憂懼。田穰苴料到這一點,故而在臨淄郊外便“釋兵旅,解約束”,與三軍將士盟誓要忠于齊景公,這才只帶幾個隨從進入臨淄城。

這下齊景公放心了,對田穰苴的表現(xiàn)頗為滿意。為了表彰田穰苴為齊國立下的大功,齊景公特意率朝中大臣們迎出都門,拜田穰苴為大司馬。

司馬一職,為周朝初年所設(shè)?!吨芏Y》云:“司馬掌五兵?!彪m然還不能說是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統(tǒng)帥(最高統(tǒng)帥當然是國君),也應相當于今天的國防部長了。田穰苴不僅做了掌握齊國軍隊的司馬,而且還是“大司馬”,由此可見齊景公對田穰苴的倚重。

田穰苴任齊國大司馬后,人們遂以司馬穰苴稱之。此后,司馬似乎就成了他的姓氏了。

【遭讒言抑郁以終】

齊景公雖然荒淫無度,卻也有一樣令人稱道之處,即能任用賢才。他執(zhí)政四十余年,文有晏嬰為相,武有田穰苴為將,竟使本已日趨衰敗的齊國頗有振作之勢。

內(nèi)外政事有晏嬰和田穰苴撐著,齊景公整日便琢磨著怎么吃喝玩樂??上顚櫺诺那f賈被田穰苴殺了,一時竟找不到像莊賈那樣陪他玩樂的“狎友”,玩起來未免覺得有些不能盡興。

一天,齊景公在宮中飲酒取樂,一直喝到晚上,意猶未盡,便帶著隨從來到相國晏嬰的宅第,要與晏嬰夜飲一番。

齊景公的隨從前去敲門,向晏嬰通報:“國君來了。”

晏嬰忙迎接出門,問齊景公:“國君為何深更半夜來到臣家?”

齊景公說:“酒醴之味,金石之聲,美妙得很,寡人想與相國一起享受一番?!?/P>

按說,國君親自跑來找臣子喝酒,這是臣子莫大的榮耀,是求之不得的事。不料,晏嬰?yún)s不領(lǐng)情,他板起面孔,對齊景公說:“陪國君飲酒享樂,國君身邊自有這樣的人,此等事非臣之職份,臣不敢從命?!?/P>

在晏嬰這兒吃了閉門羹,齊景公不免有些下不來臺。沒辦法,國家大事他還要倚仗晏嬰,也只好忍氣吞聲了。

離開晏嬰的府第,齊景公又想起了田穰苴。于是,君臣一行又來到田穰苴的家中。

田穰苴聽說齊景公深夜造訪,忙穿上戎裝,持戟迎接出門,急問:“諸侯得無有兵乎?大臣得無有叛乎?”

齊景公笑嘻嘻地說:“沒有?!?/P>

田穰苴佯裝不解,又問:“然則昏夜辱于臣家者,何也?”

齊景公說:“寡人無他,念將軍軍務勞苦,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樂,思與將軍共之耳?!?/P>

田穰苴接下來的回答與晏嬰的回答如出一轍:“陪國君飲酒享樂,國君身邊自有這樣的人,此等事非臣之職份,臣不敢從命?!?/P>

齊景公萬萬想不到在臣子的家門前竟兩次吃了閉門羹,不由意興索然。左右問他是否回宮,他說:“還是到梁丘大夫家吧。”

梁丘大夫名據(jù),是個像莊賈之類的阿諛奉承之徒。聽說齊景公來找他飲酒,頓時樂得手舞足蹈,慌忙左操琴、右持竽,口中唱著歌,跑出門來迎接齊景公。齊景公大喜,于梁丘據(jù)相攜入室,把酒歡呼,喝了個通宵達旦。

次日,晏嬰與田穰苴都上朝進諫,勸齊景公不應該深夜到臣子家飲酒。齊景公說:“寡人無二卿,何以治吾國?無梁丘據(jù),何以樂吾身?寡人不敢妨二卿之職,二卿亦勿與寡人之事也。”

話雖這么說,敢讓一國之君吃閉門羹,齊景公心中畢竟不快。

此時,一些善于揣摩齊景公心思的人抓住時機,開始向齊景公進讒言了。

本來田氏已經(jīng)權(quán)傾朝野,如今又有個田穰苴一躍而成為掌管齊國軍政的大司馬,這就不能不讓一直敵視田氏家族的鮑氏、高氏、國氏三大家族如芒刺在背。

齊國的田氏、鮑氏、高氏、國氏四大家族互有矛盾,以前只是在國君面前爭風吃醋,后來是爭權(quán)奪利,而且日趨激烈。這幾大家族中,田氏的勢力最為強大。田氏的代表人物田桓子是個有心人,在齊莊公時就開始發(fā)展家族勢力。至齊景公時,田桓子趁齊景公對民眾盤剝無度之機,用大斗出貸、小斗收進的辦法來收買人心,贏得了齊國人民的交口稱贊。鮑氏、高氏、國氏三大家族見田氏甚得人心,勢力迅速臌脹,紛紛向齊景公進讒言,欲驅(qū)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勢力。

齊景公似乎也預感到田氏勢力太盛,便采納了鮑氏、高氏、國氏的意見,將田穰苴辭退了。

田穰苴無辜被免職,未免有些想不開。畢竟,他成為齊國的大司馬,并非憑借田氏家族的勢力,靠的是自己的才能和軍功。如今,他卻成了四大家族爭權(quán)奪利的犧牲品,這又讓他如何想得通呢?

人在長期心情郁悶的情況下容易致病。可憐一代卓越的軍事家,竟因此抑郁成病、一病不起了。

田穰苴抱恨臨終之時,一定充滿了惆悵與遺憾。本來,在動蕩的年代里,正是英雄豪杰揮灑胸中才學、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之機,誰料竟因幾句讒言,齊景公便自毀長城,使英雄無用武之地、以致赍志而終。田穰苴死后葬于臨淄城郊,其墓在今淄博市臨淄區(qū)齊都鎮(zhèn)尹家村南,墓高10米,南北25米,東西38米,保存完好。

不過話說回來,僅僅因為被齊景公免職,便抑郁成病,田穰苴的氣量未免太小。

田穰苴雖然死了,但田氏家族的勢力并未因此而削弱。而且,由于田穰苴之死,田氏家族與鮑氏、高氏、國氏的矛盾益發(fā)不可調(diào)和。

田穰苴被罷黜,晏嬰的態(tài)度如何史無記載??梢酝茰y,晏嬰對此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愛惜田穰苴之才略,一方面又對田氏勢力的尾大不掉而憂心如焚。他也曾向齊景公進諫,請齊景公限制田氏之權(quán)勢。由此可見,田穰苴被罷黜,晏嬰大概沒有表示反對。

晏嬰出使晉國時,與晉卿叔向私下談起各自國家的政事,晏嬰慨嘆道:“齊國之政,其卒歸于田氏矣?!敝髿v史的發(fā)展證明了晏嬰的論斷。

司馬遷在《史記·司馬穰苴列傳》中記載道:“景公退穰苴,苴發(fā)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國等。其后及田常殺簡公,盡滅高子、國子之族。至常曾孫和,因自立為齊威王。”

司馬遷此處所記有誤,田和不是齊威王,田和自立后,其孫才是齊威王。

不管怎么說,齊景公罷免田穰苴,激化了田氏與鮑氏、高氏、國氏的矛盾,反而使田氏加速了奪取齊國政權(quán)的步伐,鮑氏、高氏、國氏以及晏氏后來均被田氏所滅。公元前391年,田和將齊康公遷于東海之上。又過了五年,周王朝承認田氏為諸侯,姜齊遂變?yōu)樘稞R,史稱“田氏代齊”。

【孰是孰非田穰苴】

畢竟,田穰苴生活的時代距今已經(jīng)2500余年了,若非司馬遷在《史記》中作了篇《司馬穰苴列傳》,我們肯定會認為歷史上根本沒有田穰苴其人。

即便如此,也有人不信司馬遷的記載,認為司馬穰苴實是戰(zhàn)國時人。

主要問題是,關(guān)于司馬穰苴的記載太少了,不由人不生疑竇。

《史記》全書中,除了不足一千字的《司馬穰苴列傳》,只有兩次提到司馬穰苴,一是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解釋為司馬穰苴作傳的理由:“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币皇窃凇秾O子吳起列傳》中引用李悝稱贊吳起的話:“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P>

其他先秦古籍中提到司馬穰苴極少?!稇?zhàn)國策·卷十三》倒是有句話:“司馬穰苴,為政者也,(齊閔王)殺之,大臣不親?!本鸵驗檫@一句話,令后人更加摸不著頭腦了。這么說來,春秋時齊國有個司馬穰苴,到了戰(zhàn)國時期,又出了個司馬穰苴。春秋時的穰苴是個兵家,戰(zhàn)國時的穰苴則是個“為政者”,即政治家。

齊國先后有兩個人名叫“穰苴”,歷史上真有這么巧的事嗎?

《史記考證》云:“太史公為司馬穰苴傳,言齊景公拔以為將,遂以成功,歸為大司馬。高、國害之,譖而殺之(司馬遷明明說田穰苴是發(fā)病而死,何來“譖而殺之”?如此“考證”實在奇怪——筆者按),其言甚美,世皆信之。子以《春秋左氏傳》考之,未有燕、晉伐齊者也。而《戰(zhàn)國策》稱司馬穰苴‘執(zhí)政者也’,閔王殺之,故大臣不附意者。穰苴,閔王之臣,嘗為閔王卻燕、晉,而戰(zhàn)國雜說,遂以為景公時耶?《習學記言》曰:‘左氏前后載齊事甚詳,使有穰苴暴起立功,不應遺落也?!瘺r伐阿、鄄,侵河上,皆景公時所無,大司馬亦非齊官,遷故稱田乞、田豹,由此怨高、國。若不考信于左氏者,蓋作書之人夸大其辭而遷信之耳?!?/P>

如此說來,司馬遷為之作傳的司馬穰苴實為戰(zhàn)國時人,是司馬遷聽信誤傳,將司馬穰苴弄成春秋時人了。

然而上述“考證”更難以令人信服。司馬遷號稱“良史”,決不會僅憑道聽途說便為一個歷史人物立傳。而且,司馬遷將司馬穰苴斬莊賈立威之事描述甚詳,《戰(zhàn)國策》中僅了了一句話而已。如果說兩穰苴實為一人的話,那也一定是《戰(zhàn)國策》弄錯了。

說春秋時并無司馬穰苴其人的人還有一個證據(jù),即《左傳》對司馬穰苴只字未提,更無齊景公時晉、燕軍隊入侵齊國之事。 但此說亦難服人。《春秋》記事簡略,左丘明只是根據(jù)《春秋》所記之事加以補充,不能因為《左傳》里沒有記錄的事,歷史上便也沒有。

幸好,晏嬰的門人將晏嬰的言行整理成《晏子春秋》一書,里面記載了齊景公深夜到司馬穰苴家飲酒遭到拒絕一事,可作為《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的補充和印證。

田氏代齊后,田和的孫子齊威王令大夫整理古時的《司馬兵法》,并將田穰苴所作的兵書附于其中,號為《司馬穰苴兵法》。司馬穰苴本人的事跡雖然史書所記不多,但后世諸書引用其兵法中名言者卻為數(shù)不少?!稇?zhàn)國策》說司馬穰苴是齊閔王殺死的,而齊閔王是齊威王的孫子,既然春秋時沒有司馬穰苴其人,齊威王讓大臣們?nèi)ト绾尉庉嫛端抉R穰苴兵法》呢?

如果《戰(zhàn)國策》中所記屬實,那么,先秦肯定有兩個司馬穰苴;如果非要認定兩個司馬穰苴僅是一個人的話,那也只有春秋時的司馬穰苴是真的。

筆者認為,歷史上只有一個司馬穰苴,這就是司馬遷筆下的軍事家司馬穰苴?!稇?zhàn)國策》中的那一句話,并不足信。

而更有爭議的,是兵學經(jīng)典《司馬法》。

司馬遷在《司馬穰苴列傳》中寫道:“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P>

這就是說,《司馬兵法》自成書之日起,便叫《司馬穰苴兵法》。后世所謂《司馬法》,只是對《司馬穰苴兵法》的省稱。

司馬遷讀過《司馬穰苴兵法》,他說:“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區(qū)區(qū)為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世既多《司馬兵法》,以故不論。著穰苴之列傳焉。”

又云:“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馬穰苴列傳第四》?!?/P>

這就讓人產(chǎn)生了疑問:今存《司馬法》到底是不是司馬穰苴的著作?

司馬遷說齊威王的大夫們整理《古司馬法》,將司馬穰苴的兵法附于其中。那么,他們是將司馬穰苴的軍事思想揉到《古司馬法》中呢,還是將司馬穰苴的兵法附在《古司馬法》的后面?

如果將司馬穰苴的兵法附在《古司馬法》的后面,那么,這本兵書實是《古司馬法》與《司馬穰苴兵法》的合集。既是合集,就不應該籠統(tǒng)地叫《司馬穰苴兵法》。

如果說,兵書的整理者們是將司馬穰苴的兵法與古司馬法揉合到一起另成一書,那么,《司馬法》當然包括司馬穰苴的軍事思想,司馬穰苴當然是《司馬法》的作者之一。

宋神宗時,《司馬法》雖然成為《武經(jīng)七書》之一,但《司馬法》到底是不是司馬穰苴所作,一直未有定論。

直到今天,依然是眾說紛紜。

一些學者認為,《司馬法》并非司馬穰苴所著。如《四庫全書總目題要》云:“(《司馬法》)舊題司馬穰苴撰。今考《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稱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然則是書乃齊國諸臣所追輯,隋、唐諸《志》皆以為穰苴之所自撰者,非也。”

甚至,有些人干脆認為《司馬法》是后人偽托。如姚際恒在《古今偽書考》中說:“今此書僅五篇,為后人偽造無疑。凡古傳記所引《司馬法》之文,今書皆無之。其篇首但作仁義膚辭,亦無所謂揖讓之文,間襲《禮記》數(shù)語而已?!绷硗庖ω?、龔自珍、康有為、張心澄等人也認為《司馬法》系后人偽造。

一些學者則認為,今本《司馬法》實為司馬穰苴所作。如藍永蔚在其《春秋時期的步兵·〈司馬法〉書考》一文中說:“穰苴是唯一能夠申明古者《司馬法》的人?!苯鸾ǖ略凇豆偶畢部肌分姓f:“姚(際恒)、龔(自珍)二家雖都懷疑今本《司馬法》為偽,可是他們并沒有提出充分的證據(jù)。”劉建國在《〈司馬法〉偽書辨正》一文中說:“經(jīng)過考證,我們認為現(xiàn)存的今本《司馬法》并非偽書,而是一部齊國大軍事家司馬穰苴撰述的兵法或兵法殘篇?!?司馬遷所記較為含混,且未說明《司馬法》到底有多少篇;班固《漢書·藝文志》記有《軍禮司馬法》一百五十五篇,不在兵家類而在禮類。

《隋書·經(jīng)籍志》則著錄《司馬兵法》三卷,分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共五篇,注明“齊將司馬穰苴撰”?!端鍟匪浖唇翊嬗谑赖摹端抉R法》。

其后的《舊唐書·經(jīng)籍志》和《唐書·藝文志》沿襲《隋書》,錄有《司馬法》三卷,署“田穰苴撰”;《宋史·藝文志》則著錄《司馬兵法》六卷,亦題“齊司馬穰苴撰”。

有人認為,既然《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等這么多的《史志》都認為《司馬法》乃司馬穰苴所作,那么,粗率地否定《史志》里的記載,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漢代以前的典籍中,引用《司馬法》原文的有不少。如《左傳》、《國語》,均有所引用,只是文字略有不同而已。漢代的典籍中,如《史記》、《說苑》,《漢書》,亦引用過《司馬法》里的名言。

這說明,《司馬法》的確成書于齊景公時期(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80年),否則,生活于春秋晚期的左丘明就不可能在《左傳》中引用《司馬法》中的文字了。

根據(jù)《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可知古本《司馬法》多達一百五十五卷,極可能包括《軍禮司馬法》、《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數(shù)種著作,是一部兵書總集。而今尚存的三卷,不過是《司馬法》散佚后的部分殘文。

司馬遷說《司馬兵法》“閎廓深遠”,既是說此書軍事思想博大精深,也指此書卷秩浩繁、內(nèi)容豐富。可知司馬遷讀到的《司馬兵法》是班固所記的計有一百五十五卷的《軍禮司馬法》。否則,就現(xiàn)存《司馬法》來說,區(qū)區(qū)幾千字,雖然極有參考價值,但也談不上“閎廓深遠”。

既然今本《司馬法》是古本《司馬法》中的一部分殘篇,那么,我們也就很難分清哪一些是《軍禮司馬法》、哪一些是《古司馬法》、哪一些是《司馬穰苴兵法》了。

而且,司馬遷認為,古司馬法只有司馬穰苴“能申明之”,那么,齊威王令人整理成書的《司馬兵法》中,司馬穰苴的軍事思想大概在此書中占相當?shù)姆萘?。或者說,無論是古本《司馬法》,還是今本《司馬法》,都集中體現(xiàn)了司馬穰苴的軍事思想。

應該說,在現(xiàn)存兵學經(jīng)典中,《司馬法》還是很有特色的。首先,作者開篇先說“以仁為本”,認為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了鏟除邪惡,爭取和平。所以,《仁本第一》云:“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并認為發(fā)動戰(zhàn)爭應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的利益,“戰(zhàn)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吾民也;不加喪,不因兇,所以愛夫其民也;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辈⒅赋?,作為仁義之師,占領(lǐng)敵國后,不可燒殺搶掠,要善待戰(zhàn)俘?!叭胱锶酥兀瑹o暴神祇,無行田獵,無毀土功,無燔墻屋,無伐林木,無取六畜、禾黍、器械。見其老幼,奉歸勿傷,雖遇壯者,不校勿敵;敵若傷之,醫(yī)藥歸之?!?/P>

其次,《司馬法》認為:“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睆娬{(diào)居安思危,要時刻備戰(zhàn),但不可窮兵黷武。

第三,《司馬法》最早提出了“法治”的思想,認為“治國尚禮,治軍尚法”,并詳細論述治軍立法的各種要則,強調(diào)治理軍隊要申軍法、立約束、明賞罰。對于將帥,則提出了“仁、義、智、勇、信”五條標準。

第四,《司馬法》還對軍容軍貌的作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運用、武器裝備的建設(shè)等問題作了論述,言簡而意賅。

兩千多年來,《司馬法》一直為談兵者所重視,如班固、馬融、鄭玄、曹操、杜預、杜佑、杜牧等人,都曾引用過《司馬法》中的文字。漢武帝“置尚武之官,以《司馬法》選任秩比博士”,可見西漢初《司馬法》即成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必考科目。到了宋代更不用說了,在《武經(jīng)七書》中,《司馬法》位列第三,成為兵家的必讀書。后來《司馬法》竟輾轉(zhuǎn)流傳到了國外。日本天明七年(1787)正式刊刻了《司馬法治要》;法國刊行法文版《司馬法》,并認為《司馬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法典”。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今當代詩人

更多信息請查看先秦詩人
上一篇:商鞅
下一篇:孫臏
易賢網(wǎng)手機網(wǎng)站地址:司馬穰苴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易賢網(wǎng)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相關(guān)閱讀先秦詩人
朱柏廬01月30日
子思01月30日
左丘明01月30日
袁黃01月30日
蕭子顯01月29日
王充01月29日
王溥01月29日
尉繚01月29日
吳澄01月29日
孫子01月29日
孫武01月29日
孫臏01月29日
司馬穰苴01月29日
商鞅01月29日
屈原01月29日
李斯01月29日
孔子01月29日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wǎng)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guān)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quán)所有:易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