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區(qū)事業(yè)單位公務(wù)員考試信息咨詢QQ及各地區(qū)考友QQ交流群
【說明】司馬遷在本書《太史公自序》一篇中介紹了本篇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意圖。他說:“管蔡相武庚,將寧舊商;及旦攝政,二叔不饗;殺鮮放度,周公為盟;太妊十子,周以宗強(qiáng)。嘉仲悔過,作《管蔡世家第五》?!北酒饕獢⑹鲋芪渫踔芄苁濉⒉淌迨论E及蔡、曹二國的興滅歷程,兼及武王兄弟的概括介紹。
西周立國,實(shí)行以血緣關(guān)系維系統(tǒng)治的宗法制度,即把王室宗族分封為諸侯國,作為輔弼國王統(tǒng)治的政治力量。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旦攝政,引起了管叔、蔡叔的懷疑不滿。他們利用自己封地內(nèi)殷族余民的力量叛周,后被武力平息。在本篇里,司馬遷既從維護(hù)統(tǒng)一的立場出發(fā),批評了管叔蔡叔的分裂行為,又委婉辯證地指出了二人叛國的真實(shí)思想根源:“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彼抉R遷沒有象那些極端的衛(wèi)道者一樣,把管蔡之亂完全歸咎于管蔡個人品質(zhì)的頑劣,表現(xiàn)出太史公尊重史實(shí)、不虛美不隱惡的實(shí)錄精神和具有真知灼見的高度史識。
其次,本篇通過對曹、蔡兩國幾度興亡的簡練敘述,生動地再現(xiàn)出這兩個小國在激烈兼并形勢下的窘迫處境,以及兩國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弒殺無已的尖銳斗爭。從一個特定的側(cè)面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劇烈動蕩和破國亡家相繼的殘酷現(xiàn)實(shí)。
另外,本篇不拘成法,體圓用神,筆有繁簡,表明了司馬遷對歷史編纂體例的靈活運(yùn)用。本篇名為“世家”,原應(yīng)記載流傳數(shù)世的諸侯。太史公卻把伯邑考、成叔武、霍叔處、冉季載、管叔鮮等無后或其后人不明的都連帶介紹。一是因?yàn)檫@些人與蔡叔度、曹叔振鐸均為武王兄弟;二來這些人又不同于武王的其他兩個弟弟周公旦、衛(wèi)康叔那樣傳國久遠(yuǎn)。從有利于記敘史實(shí)的角度看,把這些有一定聯(lián)系(兄弟關(guān)系)而又史實(shí)不多、影響不大的人物論列在一起,以免失考,體現(xiàn)了太史公在結(jié)構(gòu)設(shè)計上的匠心:以介紹十兄弟起,以管蔡之亂承,然后分述蔡曹兩國以結(jié)。篇中照應(yīng)十兄弟的下落。全篇脈絡(luò)清晰、井然有序。
管叔鮮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們的母親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長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發(fā)、管叔鮮、周公旦、蔡叔振、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載。十兄弟中只有武王發(fā)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輔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發(fā)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發(fā)即位,就是武王。這以前伯邑考已經(jīng)死了。
武王戰(zhàn)勝商朝的紂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給叔鮮,把蔡地分封給叔度;并讓二人做紂子武庚祿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遺民。把魯?shù)胤址饨o叔旦,同時讓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稱周公。叔振鐸封于曹 地,叔武封于成地,叔處封于霍地。當(dāng)時康叔和冉季載年齡幼小,未受分封。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繼位,周公旦掌握國家大權(quán)。管叔和蔡叔懷疑周公的作為不利于成王,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亂。周公旦按成王旨意征伐叛軍,誅斬武庚,殺死管叔而流放蔡叔,流放時只給了蔡叔十乘車和刑徒七十人為隨從。又把南朝遺民分為二部:宋地一部分封給微子啟,以接續(xù)殷人香火;衛(wèi)地一部,命康叔做衛(wèi)國國君,就是衛(wèi)康叔。又把冉地分封給季載。冉季、康叔品行美善,因此周公舉報康叔為周王的司寇,冉季做司空。二人輔佐成王治理國家,美名傳于天下。
蔡叔度流放后死去。其子名胡,胡一改其父舊行,尊德向善。周公聽說后,舉薦他做魯國的卿士,魯國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議,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歲時祭祀之禮,就是蔡仲,其余五叔各回封國,沒有在周朝廷做官的。
蔡仲死,其子蔡伯荒繼位。蔡伯荒死,其子宮侯繼位。宮侯死,其子厲侯繼位。厲侯死,其子武侯繼位。武侯時,周厲王丟了王位,逃到彘地,周公、召公共同執(zhí)政,有許多諸侯背叛周室。
武侯死,其子夷侯繼位。夷侯十一年(前827),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前810),夷侯死,其子釐(xī,西)侯所事繼位。
釐侯三十九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周室衰落東遷。秦國開始被列為諸侯。
四十八年(前762),釐侯死,其子共侯興繼位。共侯二年(前760)死,其子戴侯繼位。戴侯十年(前750)死,其子宣侯措父繼位。
宣侯二十八年(前722),魯隱公即君位。三十五年(前715),宣侯死,其子桓侯封人繼位?;负钊辏ㄇ?12年),魯國人殺了魯隱公。二十年(前695),桓侯死,其弟哀侯獻(xiàn)舞繼位。
哀侯十一年(前684),先前,哀侯從陳國娶的夫人,這一年,息侯也從陳國娶了夫人,息夫人出嫁路過蔡國,哀侯表現(xiàn)極不尊重。息侯怒,請求楚文王:“你帶兵來征伐我國,我向蔡國求救,蔡兵必來援救,楚國借機(jī)攻打蔡國,必獲勝利?!背耐跽沼嫸?,把蔡哀侯俘獲帶回楚國。哀侯被扣留在楚九年,死于楚國。共在位二十年,蔡人擁立哀侯之子肸(xī,西)為國君,就是繆(mù,木)侯。
繆侯把妹妹嫁給齊桓公做夫人。十八年(前657),齊桓公和夫人蔡女乘船游玩,夫人使勁晃船,桓公制止她,她還是晃個不停?;腹笈阉突啬锛覅s并不斷絕關(guān)系。蔡侯也很生氣,把其妹嫁了別人。齊桓公一怒之下討伐蔡國;蔡國大敗,繆侯被俘,齊國向南進(jìn)軍至楚國邵陵。后來諸侯替蔡侯向齊桓公道歉,齊桓公才放蔡侯回國。二十九年(前646),繆侯死,其子莊侯甲午繼位。
莊侯三年(前643),齊桓公死。十四年(前632),晉文公在城濮大敗楚軍。二十年(前626),楚國太子商臣?xì)⑵涓赋赏?,代立為君。二十五年(?21),秦穆公死。三十三年(前613),楚莊王即位。三十四年(前612),莊侯死,其子文侯繼位。
文侯十四年(前598),楚莊王討伐陳國,殺夏徵舒。十五年(前597),楚圍鄭國,鄭君投降,楚國又釋放鄭君。二十年(前592),文侯死,其子景侯固繼位。
景侯元年(前591),楚莊王死。四十九年(前543),景侯給太子般從楚國娶來媳婦,景侯又與兒媳通奸,太子殺死景侯,自立為君,就是靈侯。
靈侯二年(前541),楚公子圍殺國君郟(jiá,陽平“家”)敖自立為楚王,就是靈王。九年(前534),陳國司徒招殺死陳哀公。楚國派公子棄疾占領(lǐng)陳國,陳國滅亡。十二年(前531),楚靈王借口蔡靈侯殺父,誘騙蔡靈侯到申地,預(yù)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靈侯。靈侯醉后被楚人殺死,跟隨靈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靈王又命公子棄疾圍住蔡國。十一月,楚滅掉蔡國,任命棄疾做蔡公。
楚滅蔡三年后,楚國公子棄疾殺了楚靈王,代其為君,就是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兒子廬,立為蔡國國君,就是平侯。這一年,楚國也恢復(fù)了陳國。楚平王剛即位,打算親近諸侯,所以讓陳、蔡國君的后人繼君位。
平侯九年(前522)死,蔡靈侯的孫子?xùn)|國打跑平侯之子,自立為國君,就是悼侯。悼侯的父親是隱太子友。友本是靈侯太子,平侯繼位后殺了隱太子友。因此平侯一死,隱太子的兒子?xùn)|國就攻打平侯的兒子,自立為君。悼侯三年(前519)死,其弟昭侯申繼位。
昭侯十年(前509)時去朝見楚昭王,帶著兩件漂亮皮衣,一件獻(xiàn)給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國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昭侯不給。子常就向楚昭王說昭侯的壞話,把昭侯扣留在楚國達(dá)三年之久。后來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獻(xiàn)給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議把昭侯放回國。蔡侯回國后趕到晉國,請求晉國幫助蔡國攻楚。
十三年(前506)春,昭侯和衛(wèi)靈侯都在邵陵盟會。蔡侯私下要求周大夫萇弘把蔡國在盟會上的位次排在衛(wèi)國前面。衛(wèi)則派史(qiū,秋)陳說衛(wèi)康叔德高功大,于是衛(wèi)國排位先于蔡國。夏天,蔡國按晉國意愿滅掉沈國,楚王大怒,發(fā)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吳國做人質(zhì),請吳國發(fā)兵共伐楚國。冬天,蔡侯與吳王闔閭攻破楚國,進(jìn)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鄭國。十四年(前505),吳國撤軍,楚昭王光復(fù)楚國。十六年(前503),楚國令尹計劃攻蔡報仇,在向民眾鼓動時泣不成聲,蔡昭侯聽說后十分恐懼。二十六年(前493),孔子到蔡國。楚昭王討伐蔡國,蔡侯恐慌,向吳國告急。吳王認(rèn)為蔡國都城距吳國太遠(yuǎn),要求蔡侯將其國都遷得離吳國近一些,以便于出兵相救;蔡昭侯也不與大夫商量,暗中答應(yīng)了。于是吳國出兵救蔡,并把蔡國都城遷到州來。二十八年(前491),昭侯要去朝見吳王,蔡國大夫們怕他再次遷都,就指使一個名叫“利”的盜賊殺死昭侯,然后又殺掉利以推諉殺君之罪,于是擁立昭侯之子朔為國君,就是成侯。
成侯四年(前487),宋國滅掉曹國。十年(前481),齊國的田常殺死國君齊簡公。十三年(前478),楚國滅掉陳國。十九年(前472),成侯死,其子聲侯產(chǎn)繼位。聲侯十五年(前457)死,其子元侯繼位。元侯六年(前451)死,其子侯齊繼位。
侯齊四年(前447),楚惠王滅掉蔡國,蔡侯齊出逃,蔡國從此祭祀斷絕,國家滅亡,比陳國晚滅亡三十三年。
伯邑考的后人不知分封何處。武王發(fā)的后人是周王,有《本紀(jì)》記載。管叔鮮叛亂被殺,沒有后代。周公旦的后人是魯國君主,有《世家》記載。蔡叔度的后人是蔡國君主,有《世家》記載。曹叔振鐸的后人是曹國君主,有《世家》記載。成叔武的后人不知下落?;羰逄幍暮笕朔址庥诨舻兀蟊粫x獻(xiàn)公滅掉??凳宸獾暮笕耸切l(wèi)國君主,有《世家》記載。冉季載的后代下落不明。
太史公說:管叔、蔡叔造反的事情,沒有什么值得記載的。但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天下的人都懷疑周公,全仗成叔、冉季等同母兄弟十人的輔助,才使天下諸侯共尊周室,所以把他們的事跡附記在《世家》內(nèi)。
曹叔振鐸是周武王之弟,武王戰(zhàn)勝商紂后,就把曹地分封給叔振鐸。
叔振鐸死,其子太伯脾繼位。太伯死,其子仲君平即位。仲君平死,其子憲伯侯繼位。憲伯侯死,其子孝伯云繼位。孝伯云死,其子夷伯喜繼位。
夷伯二十三年(前842),周厲王逃往彘地。
夷伯三十年(前835)死,其弟幽伯強(qiáng)繼位。幽伯九年(前826),其弟蘇殺死幽伯,自立為國君,就是戴伯。戴伯元年(前825),周宣王已即位三年。戴伯三十年(前796)死,其子惠伯兕(sì,寺)繼位。
惠伯二十五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殺死,王室東遷,越發(fā)衰微,諸侯紛紛背叛王室。秦國在這一年開始被列為諸侯。
惠伯三十六年(前760)死,其子石甫繼位,其弟武殺掉石甫代立為君,就是繆公??姽辏ㄇ?57)死,其子桓公終生繼位。
桓公三十五年(前722),魯隱公繼位為君。四十五年(前712),魯人殺死隱公。四十六年(前711),宋國的華父督殺死宋殤公和大夫孔父。五十五年(前702),楚桓公死,其子莊公夕姑繼位。
莊公二十三時(前679),齊桓公開始做諸盟主,稱霸天下。
三十一年(前671),莊公死,其子釐公夷繼位。釐公九年(前662)死,其了昭公班繼位。昭公六年(前656),齊桓公戰(zhàn)勝蔡國,順勢進(jìn)軍至楚國邵陵。九年(前653),昭公死,其子共公襄繼位。
共公十六年(前637),原先時,晉公子重耳逃亡時經(jīng)過曹國,曹共公對待他很不禮貌,甚至想看重耳那長得連在一塊的肋骨。曹大夫釐負(fù)羈勸止,共公不聽,釐負(fù)羈只得暗中對重耳表示友好。二十一年(前632),晉文公重耳討伐曹國,把曹共公擄回晉國,卻命令軍隊(duì)不得騷擾釐負(fù)羈一族所居之地。有人勸晉文公:“當(dāng)年齊桓公大會諸侯,連異姓國家都幫助他們重新復(fù)國;現(xiàn)在您卻囚禁曹君,消滅同姓國家。這樣做,以后怎能號令諸侯?”晉文公才又把曹共公釋放。
二十五年(前628),晉文公死。三十五年(前618),曹共公死,其子文公壽繼位。文公二十三年(前595)死,其子宣公強(qiáng)繼位。宣公十七年(前578)死,其弟成公負(fù)芻(chú,除)繼位。
成公三年(前575),晉厲公攻伐曹國,俘獲曹成公帶回晉國,第二年又放歸。五年(前573),晉國大夫欒書、中行偃指使程滑殺死晉厲公。二十三年(前555),成公死,其子武公勝繼位。武公二十六年(前529),楚公子棄疾殺死楚靈王,代立為君。二十七年(前528),武公死,其子平公須繼位。平公四年(前524)死,其子悼公午繼位。這一年,宋、衛(wèi)、陳、鄭四國都發(fā)生了火災(zāi)。
悼公八年(前516),宋景公即位。九年(前515),曹悼公去宋國朝會,被宋囚禁;曹國大臣擁立悼公之弟野為君,就是聲公。悼公最終死在宋國,后來歸葬于曹。
聲公五年(前510),曹平公之弟通殺聲公自立,就是隱公。隱公四年(前506),曹聲公之弟露又殺隱公自立,就是靖公。靖公四年(前502)死,其子伯陽繼位。
伯陽三年(前499),曹國都城里有一人做夢,夢見許多君子站在社宮那里商議滅掉曹國;曹叔振鐸制止了他們,讓他們等待公孫強(qiáng),眾君子答應(yīng)了叔振鐸的要求。做夢者天亮后找遍了曹國,也沒有公孫強(qiáng)這個人。做夢者就告戒他的兒子:“我死以后,你聽說公孫強(qiáng)執(zhí)掌政事,一定離開曹國,免遭禍?zhǔn)??!钡鹊讲柤次缓螅埠蒙浍C。六年(前496),曹國有個農(nóng)夫公孫強(qiáng)也喜好射獵,獵得白雁獻(xiàn)給伯陽,大談射獵之道,借此商問政事。伯陽高興之極,非常寵幸公孫強(qiáng),命他做司城來處理政務(wù)。做夢者之子聽說后,逃離了曹國。
公孫強(qiáng)向曹伯陳說稱霸諸侯的主張。十四年(前488),曹伯聽從公孫強(qiáng)的主意,背叛晉國,進(jìn)犯宋國。宋景公攻曹,晉國不救。十五年(前487),宋滅掉曹,抓曹伯陽和公孫強(qiáng)回宋殺掉,曹國就滅亡了。
太史公說:我通過探究曹共公不聽信賢人釐負(fù)羈卻寵幸后宮美女三百人高乘軒車的事,得知共公不樹德政。至于曹叔振鐸托夢于人,豈不是想延長曹國命運(yùn)嗎?無奈公孫強(qiáng)卻不好好治理國家,曹叔振鐸的祭祀香煙終于滅絕了。
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①。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同母昆弟十人②,唯發(fā)、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fā)為太子③。及文王崩而發(fā)立④,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⑤。
①正妃:古代王侯之妻稱“妃”,正妃即王侯之正妻。 ②昆弟:兄弟。 ③舍:放棄。 古代王位采取嫡長子繼承制,文王本應(yīng)立伯邑考為太子,但因次子發(fā)賢能,故文王放棄長子而立次子為太子。 ④崩:古代帝王死稱“崩”。 立:帝王或諸侯即位稱“立”。 ⑤卒:死。《禮記·曲禮》說:“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但《史記》中并不嚴(yán)格區(qū)分,天子也死也稱“卒”或“死”,如“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厲王死于彘”。
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①。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②,治殷遺民③。封叔旦于魯而相周,為周公。封叔振鐸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處于霍??凳宸?、冉季載皆少,未得封。
①封:古代帝王以土地、爵位賜人。 ②相:輔佐。 ③治:統(tǒng)治。 遺民:亡國之民。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①。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②,乃挾武庚以作亂③。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④,殺管叔,而放蔡叔⑤,遷之⑥,與車十乘⑦,徒七十人從⑧。而分殷余民為二:其一封微子啟于宋,以續(xù)殷祀⑨;其一封康叔為衛(wèi)君⑩,是為衛(wèi)康叔。封季載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馴行(11),于是周公舉康叔為周司寇,冉季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12),皆有令名于天下⒀。
①專:專權(quán)。 王室:古代中央政權(quán),即朝廷。此指周王朝。 ②為:行為。 本句意為,管蔡二叔懷疑周公專權(quán)的做法是想篡奪成王的王位。 ③挾:脅迫。 作亂:制造叛亂。 ④承:秉奉。 本句說的是周公東征,平定管蔡叛亂之事,詳見《周本紀(jì)》和《魯周公世家》。 ⑤放:流放。 ⑥遷:放逐。 ⑦與:給。 乘:四匹馬拉一輛車為一乘。 ⑧徒:犯罪服勞役之人。 從:跟隨。 ⑨祀:祭祀。古人重視子孫傳世長久,祭祀香火不絕。此指周公雖誅武庚,仍以殷王族的支系微子封于宋,使殷族祭祀不至于斷絕。 ⑩君:諸侯國的君主。 (11)馴行:善行。 (12)佐:輔助。 ⒀令名:美好的聲譽(yù)。
蔡叔度既遷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①,率德馴善②。周公聞之,而舉胡以為魯卿士③,魯國治④。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復(fù)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為蔡仲。余五叔皆就國⑤,無為天子吏者。
①行:行為。 ②率:遵循。 馴:順服。 ③舉:選用。 ④治:社會安定太平。 ⑤余五叔:《索隱》認(rèn)為五叔指管、蔡、成、曹、霍、誤。按管叔已誅,蔡叔流放而死,不能就國。而且原文“是為蔡仲。余五叔皆就國”,已把蔡仲列于五叔之外。五叔似指曹、成、霍、康、冉。冉季雖不以叔名,此處連帶概言之。此時五人先后分就封地,皆回各國。至于康叔為司寇、冉季為司空,是成王長大后、周公已歸政時的事。見《衛(wèi)康叔世家》“成王長,用事,舉康叔為周司寇?!?就國:歸國。
蔡仲卒,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宮侯立。宮侯卒,子厲侯立。厲侯卒,子武侯立。武侯之時,周厲王失國,奔彘,共和行政①,諸侯多叛周。
①共和行政:公無前841年,周厲王因平民暴動逃離首都,周公、召公共同執(zhí)政,號稱“共和執(zhí)政”。
武侯卒,子夷侯立。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子釐侯所事立。
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①,周室卑而東徙②。秦始得列為諸侯③。
四十八年,釐侯卒,子共侯興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
①周幽王寵幸褒姒而廢太子及申后,申后父申侯聯(lián)合繒國、犬戎攻幽王,殺死在驪山下。 ②周室:周王朝的中央政權(quán)。卑:衰微。 東徙:周平王時,將首都由鎬京(今陜西西安附近)遷往洛邑(今河南洛陽)。 ③本句指,秦國原來列為諸侯,周平王東遷,秦襄公護(hù)送有功,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
宣侯二十八年,魯隱公初立①。三十五年,宣侯卒,子桓侯封人立?;负钊?,魯弒其君隱公②。二十年,桓侯卒,弟哀侯獻(xiàn)舞立。
哀侯十一年,初③,哀侯娶陳④,息侯亦娶陳。息夫人將歸⑤,過蔡,蔡侯不敬⑥。息侯怒,請楚文王⑦:“來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來,楚因擊之,可以有功⑧。”楚文王從之,虜蔡哀侯以歸。哀侯留九歲⑨,死于楚。凡立二十年卒⑩。蔡人立其子肸,是為繆侯。
①前722年,魯隱公以庶子身份攝政,詳見《魯周公世家》。古史《春秋》從這一年開始記事。 ②弒:古代稱子殺父母或臣?xì)⒕秊椤皬s”。前712年,魯公子翚殺隱公,詳見《魯周公世家》。 ③初;當(dāng)初,原先。指“哀侯娶陳”之事發(fā)生在以前,并非在本年。 ④娶陳:娶陳國女為婦。 ⑤歸:出嫁。 ⑥不敬:指不禮貌的行為。事見《左傳·莊公十年》:息夫人出嫁經(jīng)過蔡國,蔡侯說:“這是我的小姨子??!”讓息夫人停下相見,行為輕佻。 ⑦請:要求。 ⑧功:成效。 ⑨遛:滯留。 ⑩凡:總共。
繆侯以其女弟為齊桓公夫人①。十八年,齊桓公與蔡女戲船中②,夫人蕩舟③,桓公止之,不止,公怒,歸蔡女而不絕也④。蔡侯怒,嫁其弟⑤。齊桓公怒,伐蔡;蔡潰⑥,遂虜繆侯,南至楚邵陵。已而諸侯為蔡謝齊⑦,齊侯歸蔡侯。二十九年,繆侯卒,子莊侯甲午立。
①女弟:妹妹。 ②戲:游玩。 ③蕩:搖晃。 ④歸:使歸。此處指齊桓公把蔡女轟回娘家。 絕:斷絕(婚姻關(guān)系)。 ⑤弟:即前文所說的蔡侯之女弟。 ⑥潰:敗散。 ⑦謝:道歉。
莊侯三年,齊桓公卒。十四年,晉文公敗楚于城濮。二十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二十五年,秦穆公卒。三十三年,楚莊王即位。三十四年,莊侯卒,子文侯申立。
文侯十四年,楚莊土伐陳,殺夏徵舒。十五年,楚圍鄭,鄭降楚,楚復(fù)之①。二十年,文侯卒,子景侯固立。
①(shì,士):通“釋”,釋放。
景侯元年,楚莊王卒。四十九年,景侯為太子般娶婦于楚,而景侯通焉①。太子弒景侯而自立,是為靈侯。
靈侯二年,楚公子圍弒其王郟敖而自立,為靈王。九年,陳司徒招弒其君哀公。楚使公子棄疾滅陳而有之。十二年,楚靈王以靈侯弒其父,誘蔡靈侯于申,伏甲飲之②,醉而殺之③,刑其士卒七十人④。令公子棄疾圍蔡⑤。十一月,滅蔡⑥,使棄疾為蔡公⑦。
①通:通奸。 此二句是追述景侯四十九年以前的事。兩年以前,鄭大夫子產(chǎn)評論蔡景侯:“做國君卻與兒媳婦通奸,沒有做父親的樣子,必遭其子之殃?!痹斠姟蹲髠鳌は骞四辍?。 ②伏甲飲之:埋伏下武士后,讓蔡侯飲酒。 蔡侯去申地以前,蔡國大夫曾勸阻說:“楚王貪婪而不守信用,只恨我蔡國不服?,F(xiàn)在給我們重禮而且甜言蜜語,這是引誘我們。不如別去申地?!辈毯畈宦?,終于遇害。詳見《左傳·昭公十一年》。 ③醉而殺之:并非當(dāng)時殺死。據(jù)《左傳·昭公十一年》載:三月丙申“醉而執(zhí)之”,“夏四月丁巳,殺之”。 ④刑:用肉刑或殺害。 ⑤據(jù)《左傳·昭公十一年》,四月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⑥滅蔡:《春秋·昭公十一年》載,冬十一月丁酉,楚師滅蔡,俘獲隱太子友至楚,殺之并用做祭祀的貢品。司馬遷則認(rèn)為隱太子友被蔡平侯所殺。當(dāng)是根據(jù)不同的記載或傳說。參見下文注釋。 ⑦蔡公:《正義》說:“蔡之大夫也?!逼湟庵覆坦⒎遣虈3绮桃院?,把蔡國當(dāng)成自己的領(lǐng)地。楚自稱王,蔡公就是大夫,屬楚王管轄。
楚滅蔡三歲①,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代立,為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廬②,立之,是為平侯。是年,楚亦復(fù)立陳。楚平王初立,欲親諸侯,故復(fù)立陳、蔡后③。
①三歲:即前529年。蔡靈侯十二年(前531)楚滅蔡,前530年蔡無國君,棄疾為蔡公,司馬遷以此年為蔡平侯元年(前529),司馬遷作平侯二年。平侯共在位八年死,司馬遷作“平侯九年卒”。 ②求:尋找。 蔡景侯少子廬:一說為景侯曾孫、靈侯孫、隱太子友之子。參見《集解》引《世本》。司馬遷采用異說。 ③后:后代。
平侯九年卒①,靈侯般之孫東國攻平侯子而自立②,是為悼侯。悼侯父曰隱太子友。隱太子友者,靈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殺隱太子③,故平侯卒而隱太子之子?xùn)|國攻平侯子而代立,是為悼侯。悼侯三年卒,弟昭侯申立。
①平侯在位其實(shí)只有八年(前529前522)。 ②《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與司馬遷說法不同?!蹲髠鳌窞椋撼假M(fèi)無極向東國索取賄賂,并向蔡國人說:“平侯之子朱現(xiàn)為蔡國君,但不聽楚國命令,楚王將立東國為蔡君。你們?nèi)绮恢鲃影闯跻馑既プ?,楚國一定要攻伐蔡國?!辈倘丝謶郑谑球?qū)逐平侯子朱,立東國為君。朱向楚王訴說此事,楚王本想討伐蔡國,又因費(fèi)無極作梗,東國遂立。司馬遷當(dāng)是采取異說。 ③《左傳·昭公十一年、二十一年》兩次說隱太子是被楚靈王所殺。司馬遷當(dāng)別有所據(jù)。
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獻(xiàn)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與。子常讒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獻(xiàn)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歸蔡侯。蔡侯歸而之晉,請與晉伐楚①。
①《左傳·定公三年》載此事更詳,現(xiàn)錄于下: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xiàn)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倘寺勚?,固請,而獻(xiàn)佩與子常。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明日禮不畢,將死?!辈毯顨w,及漢,執(zhí)玉而沉,曰:“余所有及漢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為質(zhì)焉,而請伐楚。
十三年春,與衛(wèi)靈公會邵陵①。蔡侯私于周萇弘以求長于衛(wèi)②;衛(wèi)使史言康叔之功德③,乃長衛(wèi)。夏,為晉滅沈④,楚怒,攻蔡。蔡昭侯使其子為質(zhì)于吳⑤,以共伐楚。冬,與吳王闔閭遂破楚入郢⑥。楚怨子常,子常恐,奔鄭。十四年,吳去而楚昭王復(fù)國。十六年,楚令尹為其民泣以謀蔡⑦,蔡昭侯懼⑧。二十六年,孔子如蔡⑨。楚昭王伐蔡⑩,蔡恐,告急于吳。吳為蔡遠(yuǎn),約遷以自近,易以相救;昭侯私許,不與大夫計(11)。吳人來救蔡,因遷蔡于州來(12)。二十八年,昭侯將朝于吳,大夫恐其復(fù)遷,乃令賊利殺昭侯⒀;已而誅賊利以解過⒁,而立昭侯子朔,是為成侯。
①會:盟會,是許多諸侯的聯(lián)席會議,有一國為盟主,需要進(jìn)行在神前的歃(shà,煞)血儀式:即殺牲取血,塗口旁或含口中,以示信用。歃血次序以先為尊。 ②長于衛(wèi):指歃盟次序在衛(wèi)侯之前。蔡國因自己的祖先蔡叔是衛(wèi)侯祖先康叔的哥哥,所以要求次序在前。 ③史:《左傳》作“祝佗”。二人皆字子魚,疑司馬遷誤。祝佗之言大意為:“先王都尚德不尚年,康叔雖比蔡叔小,但康叔做過周司寇,蔡叔未做過朝官,而且蔡叔曾參預(yù)叛亂謀犯王室。而且晉文公踐土之盟也是先衛(wèi)后蔡?!痹斠姟蹲髠鳌ざü哪辍?。 ④邵陵之會,沈國未參加,晉國命蔡國討伐。四月,蔡大夫公孫姓帶兵滅沈,把沈國國君嘉俘獲至蔡國殺掉。事詳見《左傳·定公四年》。 ⑤其子:名乾?!蹲髠鳌ざü哪辍份d:“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蔡侯因之,以其子乾與其大夫之子為質(zhì)于吳。” ⑥《左傳·定公四年》載:“冬,蔡侯、吳子、唐侯共伐楚?!鍛?zhàn),及郢?!?⑦令尹:指當(dāng)時楚國令尹子西。 ⑧此事《十二諸侯年表》作十七年,言“子西為民泣,民亦泣,蔡昭侯恐”。 ⑨孔子在蔡事跡,可參見《孔子世家》。其最重要者為,陳、蔡二國大夫率領(lǐng)徒役圍孔子于郊外,孔子斷糧。 ⑩應(yīng)為昭侯二十五年事,參見《十二諸侯年表》。《左傳·哀公元年》曾詳載此事:春,楚國為報吳、蔡以前破國之仇,率陳、隨、許三國圍蔡。楚軍距蔡都一里筑起堡壘,墻一丈厚兩丈高。圍攻九晝夜,蔡人男女列隊(duì)出降。楚人命蔡遷于長江以北、汝河以南,蔡人權(quán)且答應(yīng)。⑾此為楚軍撤兵后之事。《左傳·哀公元年》:“蔡于是乎請遷于吳?!倍蓬A(yù)注:“楚既還,吳人更叛楚就吳。為明年蔡遷州來傳?!?⑿此事詳見《左傳·哀公二年》:“吳洩庸如蔡納聘,而稍納師。師畢人,眾知之。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說。哭而遷墓。冬,蔡遷于州來。”楊伯峻注:“蔡侯欲遷于吳,故與吳謀,因聘而納吳師。諸大夫不欲遷者,蔡侯殺公子駟以向吳解說,于是無人敢阻止矣。”(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618頁) ⒀《孔子世家》說:“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后將往,大夫懼變遷,公孫翩射殺昭公?!薄蹲髠鳌ぐЧ哪辍芬灿涊d此事:“春,蔡昭公將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公孫翩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以兩矢門之,眾莫敢進(jìn)。文之鍇(kǎi,凱)后至,曰:‘如墻而進(jìn),而殺二人。’鍇執(zhí)宮而先,翩射之,中肘;鍇遂殺之。放逐公孫辰而殺公孫姓、公孫盱(xū,須)。”所以(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卷三十五引梁玉繩說:“此‘利’字誤;《索隱》以利為賊名,妄?!贝颂幃?dāng)為司馬遷筆誤。 ⒁解過:贖錯,此處指推諉殺君之罪。
成侯四年,宋滅曹。十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十三年,楚滅陳。十九年,成侯卒,子聲侯產(chǎn)立。聲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元侯六年卒,子侯齊立。
侯齊四年,楚惠王滅蔡,蔡侯齊亡①,蔡遂絕祀②。后陳滅三十三年。
①亡:逃亡。 ②絕祀:宗廟祭祀斷絕,象征亡國。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王發(fā),其后為周,有本紀(jì)言①。管叔鮮作亂誅死,無后。周公旦,其后為魯,有世家言②。蔡叔度,其后為蔡,有世家言③。曹叔振鐸,其后為曹,有世家言④。成叔武,其后無所見⑤。霍叔處,其后晉獻(xiàn)公時滅霍⑥??凳宸?,其后為衛(wèi),有世家言⑦。冉季載,其后世無所見⑧。
①本紀(jì):指《周本紀(jì)》。 ②世家:指《魯周公世家》。 ③世家:即指本篇。 ④世家:即指本篇。 ⑤叔武封于成,又作“郕”?!洞呵铩冯[公五年,衛(wèi)師入郕。隱公十年,齊人鄭人入郕。莊公八年,(魯)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文公十二年,郕伯來奔。皆有傳。但不知其國君名字、謚號及年代世系。 ⑥前661年,晉獻(xiàn)公滅霍。參見《十二諸侯年表》及《晉世家》。 ⑦世家:指《衛(wèi)康叔世家》。 ⑧《國語·周語》中富辰在周襄王十七年(前636)曾提到冉季之國滅亡由于鄭姬??梢娗按似鋰淹?。
太史公曰:管蔡作亂,無足載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賴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屬十人為輔拂①,是以諸侯卒宗周②,故附之世家言。
①拂:通“弼”,輔佐。 ②卒宗周:終于以周王朝為宗主。
曹叔振鐸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紂,封叔振鐸于曹。
叔振鐸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宮伯侯立。宮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周厲王奔于彘。
三十年卒,弟幽伯強(qiáng)立,幽伯九年,弟蘇殺幽伯代立,是為載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歲。三十年,載伯卒,子惠伯兕立。
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因東徙,益卑,諸侯畔之①。秦始列為諸侯。
三十六年,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殺之代立,是為繆公??姽曜洌踊腹K生立。
①畔:通“叛”。
桓公三十五年,魯隱公立。四十五年,魯弒其君隱公。四十六年①,宋華父督弒其君殤公,及孔父。五十五年,桓公卒,子莊公夕姑立。
莊公二十三年,齊桓公始霸②。
①四十六年:應(yīng)為“四十七年”,參見《十二諸侯年表》。 ②霸:通“伯”,做諸侯的盟主。
三十一年,莊公卒,子釐公夷立。釐公九年卒,子昭公班立。昭公六年,齊桓公敗蔡,遂至楚召陵。九年,昭公卒,子共公襄立。
共公十六年,初,晉公子重耳其亡過曹①,曹君無禮,欲觀其駢脅②。釐負(fù)羈諫③,不聽,私善于重耳④。二十一年,晉文公重耳伐曹,虜共公以歸,令軍毋入釐負(fù)羈之宗族閭⑤?;蛘f晉文公曰⑥:“昔齊桓公會諸侯,復(fù)異姓⑦;今君囚曹君,滅同姓⑧,何以令于諸侯?”晉乃復(fù)歸共公。
①事在共公十五年?!妒T侯年表》列此事于十六年,亦誤。詳見楊伯峻考證(《春秋左傳注》第407頁)。 ②駢脅:肋骨長得連成一塊。 ③諫:勸止。 《國語·晉語四》詳載其諫辭如下:負(fù)羈言于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禮焉?”曹伯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誰不過此!亡者皆無禮者也,余焉能盡禮焉!”對曰:“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干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jì)政,國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國君無親,以國為親。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實(shí)建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廢親。今君棄之,不愛親也。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可謂賢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賢也。謂晉公子之亡,不可不憐也。比之賓客,不可不禮也。失此二者,是不禮賓、不憐窮也。守天下之聚,將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闕。玉帛酒食,猶糞土也,受糞土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惫ヂ牎?④善:友好。事詳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如下:(重耳)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釐負(fù)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國,返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⑤宗族閭:同族人聚居的里巷。 ⑥說:勸說。 ⑦指齊桓公于前659、658兩年中,,率諸侯把遭狄人破滅的衛(wèi)國、邢國恢復(fù)起來。齊國是姜姓,衛(wèi)邢二國是姬姓。詳見《左傳·僖公元年、二年》。 ⑧晉曹二國均為姬姓,滅曹即是滅國姓之國。
二十五年,晉文公卒。三十五年,共公卒,子文公壽立。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強(qiáng)立。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負(fù)芻立①。
①負(fù)芻殺宣公太子自立。杜預(yù)《春秋左傳集解》認(rèn)為負(fù)芻是宣公庶子,近是?!蹲髠鳌こ晒辍吩斴d其事如下:曹宣公卒于師。曹人使公子負(fù)芻守,使公子欣時逆曹伯之喪。秋,負(fù)芻殺其太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晉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公子欣時之字)將亡,國人皆將從之。成公乃懼,告罪,且請焉。乃反,而致其邑。
成公三年①,晉厲公伐曹,虜成公以歸②,已復(fù)釋之③。五年,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其君厲公。二十三年,成公卒,子武公勝立。武公二十六年,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代立。二十七年,武公卒,子平公(頃)〔須〕立。平公四年卒,子悼公午立。是歲,宋、衛(wèi)、陳、鄭皆火。
①成公三年:應(yīng)為“成公二年”。參見《十二諸侯年表》。 ②《左傳·成公十五年》詳載其事如下:春,會于戚,討曹成公也。執(zhí)而歸諸京師?!T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圣達(dá)節(jié),次守節(jié),下失節(jié)?!癁榫俏峁?jié)也。雖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③曹成公被釋放在成公三年。詳見《左傳·成公十六年》:曹人請于晉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世,國人曰:‘若之何?憂猶未弭。’而又討我寡君,以亡曹國社稷之鎮(zhèn)公子,是大泯曹也。先君無乃有罪手?若有罪,則君列諸會矣。君唯不遺德、刑,以伯諸侯,豈獨(dú)遺諸敝邑?敢私布之?!薄苋藦?fù)請于晉。晉侯謂子臧:“反,吾歸而君?!弊雨胺?,曹伯歸。子臧盡致其邑與卿而不出。
悼公八年,宋景公立。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為聲公①。悼公死于宋,歸葬。
聲公五年,平公弟通弒聲公代立,是為隱公②。隱公四年,聲公弟露弒隱公代立,是為靖公。靖公四年卒,子伯陽立。
①聲公:《十二諸侯年表》作“襄公”,恐非?!都狻芬龔V曰:“一作‘聲’”。 ②《世本》及《春秋》作悼伯卒,弟露立,謚靖公,無聲公、隱公記載?!端麟[》認(rèn)為是二書失載,司馬遷不誤。近是。
伯陽三年,國人有夢眾君子立于社宮①,謀欲亡曹;曹叔振鐸止之,請待公孫強(qiáng),許之。旦,求之曹,無此人。夢者戒其子曰:“我亡,爾聞公孫強(qiáng)為政②,必去曹,無離曹禍③?!奔安柤次?,好田弋之事④。六年,曹野人公孫強(qiáng)亦好田弋⑤,獲白雁而獻(xiàn)之,且言田弋之說,因訪政事⑥。伯陽大說之⑦,有寵,使為司城聽政⑧。夢者之子乃亡去。
①社宮:諸侯祭祀地神之處。 ②為政:主持政事。 ③離:通“罹”,遭到。 ④田弋:射獵。 ⑤野人:農(nóng)夫。 ⑥訪:商問。 ⑦說:同“悅”。 ⑧聽政:處理政事。
公孫強(qiáng)言霸說于曹伯①。十四年,曹伯從之,乃背晉干宋②。宋景公伐之,晉人不救。十五年,宋滅曹,執(zhí)曹伯陽及公孫強(qiáng)以歸而殺之③。曹遂絕其祀。
①霸說:成就霸業(yè)的主張。 ②背晉干宋:背叛晉國,干犯宋國。 ③《左傳·哀公八年》載此事曲折如下:春,宋公伐曹將還,褚?guī)熥臃实睢2苋嗽嵵?,不行。師待之。公聞之,怒,命反之,遂滅曹,?zhí)曹伯陽及司城強(qiáng)以歸殺之。
太史公曰:余尋曹共公之不用僖負(fù)羈①,乃乘軒者三百人②,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鐸之夢,豈不欲引曹之祀者哉③?如公孫強(qiáng)不修厥政④,叔鐸之祀忽諸⑤。
①尋:探究。 ②乘軒者三百人:據(jù)《晉世家》載“美女乘軒者三百人”,可知這里指美女乘軒,極言曹共公之奢侈荒淫生活。軒,供大夫以上所乘坐的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帷幕的車子。 ③引:延長。 ④如:奈,無奈的簡說法。厥:其。 ⑤忽:滅絕。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