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幾則新聞讓人想到了粗鄙化。一則是,福建14歲女生遭女同學圍毆扒衣,圍觀者嬉笑起哄,但無人上前制止;一則是,公交車上,女子一人占兩座并推倒老人,男乘客氣憤不過連抽其耳光。這兩則新聞有共同的新聞看點,如女性、如暴力、如道德,但更明顯的特征是,兩則新聞人物所傳遞出的粗鄙化狀態(tài)——對自己行為的粗俗、低俗沒有絲毫的廉恥之心,反而把它當成彰顯個性,維護自我立意的正當手段。
現(xiàn)今社會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種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變得越來越要面子,但卻又越來越粗鄙。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寡廉鮮恥、不知羞恥,“榮譽”與“不榮譽”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甚至蕩然無存。
一個社會整體越缺乏是非價值,越不正派,不知恥之人就會越發(fā)大膽地發(fā)無恥之言、行無恥之事。12月8日在廣州的國際慈善義賣活動中,善款出現(xiàn)4900元假幣,引發(fā)了一場“丟臉”之爭。有官員在微博中稱外國人在中國義賣是“假慈善”,“其用心就是想丟中國人的臉”,他挖苦道,丟臉的是心懷叵測的外國人。針對這樣的丟臉指責,比利時王國駐廣州總領(lǐng)事館官方微博回應(yīng)稱,該領(lǐng)事館參加義賣的所有產(chǎn)品都是比利時企業(yè)無償贊助的,義賣價格均為成本價,義賣所得全部捐出,做慈善沒有什么好丟臉的,真正丟臉的是那些假幣。
對假幣問題是非不辨,反倒是無端辱罵做好事的人“丟臉”,哪怕是出于為國家“要面子”的良好動機,也是一件粗鄙的事。這位官員事后聲稱自己絕不后悔。死不認錯其實是在粗鄙地對待自己的粗鄙,是一種應(yīng)該被人瞧不起的色厲內(nèi)荏行為。
任何一個社會里都會有粗鄙之事,在一個有正派價值的社會里,粗鄙是一件丟臉的事,對自己的粗鄙行為道歉則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然而,在一個丟失了正派價值的社會里,粗鄙變得理直氣壯,而社會中許多人對粗鄙的人和事則要么熟視無睹,要么無可奈何,粗鄙于是也就更加猖狂。
中國的粗鄙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病和一種社會病。在粗鄙化的社會里,人必須習慣粗鄙才能生存,因此會變得很皮實,這就像在污染的環(huán)境中,人都會變得特別能“抗毒”一樣。這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雖然顯示了非凡的生存調(diào)適能力,但未必是一件好事。中國有一段時期,千千萬萬的人隨時都在被羞辱,在丟臉,以至丟臉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結(jié)果差不多整個社會都變得一樣不要臉。不少人因為“要臉”,因為忍受不了無端羞辱而自殺。而那些能夠經(jīng)受不公對待和百般羞辱而忍耐著存活下來的,都是特別皮實的人。然而,他們的皮實恰恰幫助積淀了中國文化中千百年來的那種逆來順受和隱忍茍活。
個人的粗鄙化與公共權(quán)力的粗鄙化往往如影相隨。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被強勢權(quán)力粗鄙地對待(被蔑視、羞辱、沒有尊嚴、不受尊重、公民權(quán)和財產(chǎn)權(quán)得不到保障),無處說理也無理可說,久而久之便會因人格貶損而在心理和行為上發(fā)生“自鄙變態(tài)”。這種變態(tài)常常表現(xiàn)在自鄙者的自我稱呼上,例如,nigger(黑鬼)本是是一個侮辱性的字眼,然而,這個字卻會頻頻出現(xiàn)在地位低下的黑人們的相互交談中,成為一種有意識的弱者群體維系。
粗鄙化——粗野、鄙俗,是當今世俗社會的主流價值。粗鄙代表“強悍”、“有力量”,彰顯著粗鄙者的“有膽兒”、“拔份兒”。市場經(jīng)濟初級階段,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原本缺少一種超越的制度和理念來范導(dǎo)、獎懲、校正人們的行為。叢林環(huán)境,人自為戰(zhàn),文雅、謙和、友善等等,似乎直接等同于懦弱無能。出門在外,沒幾分流氓氣,是很難混的。粗鄙的言行和儀范,暗示著在無序競爭中較高的生存和成功概率。這已經(jīng)成為當今時代的一種集體無意識。
結(jié)合材料,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Υ直苫睦斫狻?/p>
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謹,條理清晰,300字以內(nèi)。
【參考答案】
粗鄙化之所以在當前中國普遍性地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彰顯個性化”“維護自我利益”正當手段的誤讀;另一方面是粗鄙化在當前無序競爭中較高的成功率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粗鄙化成為當今世俗社會的主流價值,成為一種社會病,折射出當前社會上有太多人在社會生活中被誣蔑,不被尊重,從某種程度上說,粗鄙化的普遍存在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因此,我們要用制度變革規(guī)范有序競爭,消除粗鄙化隱含的既得利益;同時用教育的手段引導(dǎo)民眾認知粗鄙化的危害,自覺抵制粗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