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它把幼兒園教育中的若干要素,按照幼兒教育的規(guī)律與原則,以及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需要,加以科學合理地組織,并轉化為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課程的概念
一、課程概述
(一)課程的定義
學校教育都是通過課程的方式去實現教育目標,并把教育內容轉達到每個學生的。在學校里需要學習語文、數學、政治、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英語等學科,而這些學科的教學是以課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教師和學生都知道每天教什么和學什么。因此傳統(tǒng)的課程給人們的印象就是課表上的內容。過去在幼兒教育中,也習慣把語言、數學、常識、體育、音樂、美術等六科目稱為幼兒園課程,這是傳統(tǒng)意義上對課程的狹義理解。其實,課程除了這些應該教和學的內容以外,還包括教師的指導計劃、教育組織的形式與方法,教育效果的檢測與評價等等,不能只從內容一個方面去狹義地認識課程。
究竟該如何定義課程呢?對課程的理解是受一定教育思想的影響的,不同的教育思想就會有不同形態(tài)的課程。同時,課程是一個發(fā)展著的概念,它隨著教育思想的發(fā)展和教育實踐的深化而變化。例如,現代教育科學基礎理論的發(fā)展與應用,使人們認識到,學校和幼兒園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地方,而應當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實施全面和諧的素質教育,其中更重要的是健康人格的塑造,因而課程概念就隨著對學校和幼兒園教育的認識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F在,人們對課程的認識已經從狹義的理解轉變到廣義的理解,注重校園文化環(huán)境,重視教師的素質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等。大多數課程研究學者基本認同“課程系指在學校的教師指導之下出現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總體”①(①轉引自鐘啟泉.現代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這里的教師指導包括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從這一課程意義上來說,課程不僅包括課表上所指定的教師有計劃組織的各學科的教學活動,還包括學生自動自發(fā)的和有計劃組織的所有課外活動,甚至包括課間l0分鐘活動。在幼兒園,課程就不再是傳統(tǒng)的“六科”學習活動,而應包括各類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幼兒園課程可定義為∶“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以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這個定義從廣義的角度指明了幼兒園課程的全部內容,也就是說,幼兒在園的一切活動都屬于幼兒園課程的范疇。
作為幼兒教師,不能從狹義的角度去理解課程,只把教師有計劃組織的學習活動當作課程,而應當從廣義的角度去理解課程,明白幼兒在幼兒園所進行的_切活動,不論是專門組織的作業(yè)課,還是幼兒自選或自發(fā)的各種游戲活動,以及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等等,都是幼兒園課程的組成部分,因為所有這些活動都會對幼兒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起重要作用,它們相互結合與滲透,幫助幼兒達到幼兒期的學習與發(fā)展的目標。
(二)課程的要素
課程的基本要素通常是指目標、內容、組織與評價。
1.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教育目的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化,它指明了學習者通過課程的學習應該達到的成就。它是課程的其他要素抉擇的依據和標準,并對整個教育教學過程起著導向作用。因此課程目標在整體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2.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依據目標以及相應年齡段的學習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特點而選定的學生能夠學、并應該學、適宜學的知識范疇,其中包括概念、方法、態(tài)度和技能的學習等。
3.課程組織
課程組織是依據目標的要求,對構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課程實施的各種因素,加以編排、組合、平衡的方式。它包括教育教學計劃、學習材料及活動設計、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布置、教育組織形式、時間與空間的安排,等等。
4.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以目標為標準,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或某階段終結時,對課程各要素的適宜性以及效果進行測量和評估,為教育行政部門鑒定課程方案提供決策的依據,同時也為課程實踐者完善課程、提高課程的適宜性提供調整的信息。
課程的這四個基本要素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它們相互作用、互相制約并互相調節(jié),從而使課程處于良性循環(huán)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之中。其關系如下圖∶
一個具體的課程方案或教育綱要就是通過處理以上各種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編制出來的。幼兒教師在制定教育教學計劃,特別是設計具體的教或學的活動時,就是要運用現代幼兒教育的思想和教育原則,以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幼兒學習特點的方式,來處理好課程中各種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值得注意的是∶課程的各要素之間要保持一致性。當課程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時,它對幼兒就會產生更大的積極影響。如果課程各要素之間缺乏一致性,課程的設計就會搞得混亂不堪,對幼兒的潛在影響就會降低。具體的教學活動也是這樣,如果各個要素相互之間不一致,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甚至還會與目標相背離。
二、幼兒園課程的特點
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相比較,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著較大的區(qū)別,這是由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任務與目標,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特點決定的。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應該充分體現幼兒教育的特點,反映幼兒發(fā)展與學習的特點,讓幼兒真正享有幼兒的生活,擁有快樂的童年,并為其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因此,幼兒園課程不是以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技能為中心,而是以充分發(fā)展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潛能為目的,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諧地發(fā)展,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下面進一步說明幼兒園課程區(qū)別與中、小學課程的特點。
(一)幼兒園課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前面第二章中已經指出,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保教合一,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歲以上的學齡前幼兒,處于這一階段的幼兒正開始學習自理,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但是,他們還不能脫離成人的照顧,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在生活上更需要依賴于成人,需要提醒他們喝水、入廁,提醒他們隨感覺的涼熱穿脫衣服,還要給他們進行健康檢查,做預防接種,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等等。因此,幼兒在園的進餐、盥洗、午睡等等都成為幼兒教師工作的重要部分,幼兒的保育
成為幼兒園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已經知道,幼兒的保育中包含著教育,教育中蘊涵著保育。這即是說,幼兒在園所進行的各種活動都包含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幼兒園課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與環(huán)節(jié)之中,包括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自選活動、轉換過渡與收拾整理、進餐、盥洗、午睡以及入(離)園等等。
另外,從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來看,由于幼兒教育不是單純地傳授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而是注重幼兒全面和諧的整體培養(yǎng),因此在內容上就不僅僅限于幾門學科,還必須能夠滿足幼兒身體的、認知的、情感的、社會性的以及溝通與創(chuàng)造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需要。而如此多的內容只通過作業(yè)課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綜合利用幼兒園的各種教育途徑,特別是通過科學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落實幼兒園課程。
(二)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幼兒園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形式是上課,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實施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這是幼兒園課程不同于中、小學的又一特點。也就是說,如果幼兒園用上課來代替幼兒游戲的話,幼兒園課程就會“小學化”,幼兒園課程也就不成其為幼兒園課程了(參見照片7.1挖山洞)。
(三)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幼兒園課程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幼兒以獲得直接經驗為主。這是因為,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環(huán)境中的事物的,即用眼睛看到物體的外形,耳朵聽到聲音,舌頭嘗到味道,鼻子嗅到氣味,皮膚感到溫度和質地等,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因此,幼兒只有通過感官確切地接觸到事物,并操作它們,才會比較容易地真正達到理解。幼兒園課程應積極發(fā)揮幼兒感官的作用,讓他們正確地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進行學習。例如某小班幼兒認識水果的教學活動,教師把蘋果、香蕉、橙桔、雪梨等水果各封放在紙筒盒里,讓幼兒猜猜盒里是什么。搖一搖,聽一聽,在封口上戳幾個小洞,聞一聞,閉上眼睛,用手進盒子里摸一摸,打開盒子看一看,猜得對不對,最后,大家嘗一嘗各是什么味道,比一比它們之間有什么一樣或不一樣的地方。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幼兒學到的不僅是各種水果的外形特征、味道等,更重要是他們學會運用感官去觀察、接觸、探索事物,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地認識事物的方法(參見照片7.2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勞動)。
對幼兒來說,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這一點也是與中、小學生的學習的區(qū)別之一,因為中、小學生是進行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學習,以間接經驗的學習為主。